孙博士说法的第85篇原创文章
昨天《疫情防控,让上海形象受损了吗?》(点蓝字可看)投票调查情况如下:
截至目前,对病毒无法清零,是否需要一直被封下去的问题,参与投票的,80%的人表示不需要。
今天,顺着前天的故事,继续聊。不保证不跑题。
涉及观点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如认为孙博士观点错误,请在文章后留言。
前天《这到底是不是,半碗饭?》(点蓝字可看),聊到父亲,不认可小侄子帮他添的,大半碗饭是半碗。
图片
(小侄子添的饭量图)
父亲被桌上,其他所有人批斗后,败下阵来。
后来,大伙儿齐心探究,才发现,父亲说得没错。
小侄子添的那些饭,确实不到半碗,顶多1/4碗。
个中缘由,且听孙博士细说。
父亲初中毕业,并没有因为他出色的数学水平,考上高中。估计多半,偏科太重。
印象中,好像曾听到,父亲偶尔在母亲面前,引用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此可见,父亲的语文功底,也非同一般。至少,比母亲高出几个级别。
那种古文,母亲没法引用,因为她小学没毕业。《做赊账 花了几天才整明白的一个词》中有提过。
父亲没考上高中,也不可能是因为早恋。细想下来,大概率,是物理、化学让父亲栽了跟头。
不能读高中,父亲就去学徒,做裁缝。
后来常年在外地,一家一家帮别人上门做工。吃饭,自然也在东家中。
每次吃饭,估计是怕东家,认为他吃多了折了本。吃完一碗饭后,父亲从来不敢,再去添。
可是,如果按正常盛饭的量,一定吃不饱。
突然想起,自己在15、6岁期间,有时一顿,吃完6、7两米饭,还在食堂流连忘返。
更何况,是个子高大的父亲。父亲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关系到饭碗的重大矛盾:
添饭,觉得难为情;不添饭,就要饿肚皮。
父亲终于找到解决方案:每次盛饭的时候,都将米饭压实、装满。不,其实是,堆成山。喏,就是盛装成下面这种。
图片
(父亲盛饭量示意图)
写到这,心里琢磨,盛装这个词的演变,难不成,和父亲拼命把饭盛满有关。
忽然又记起,另一件和米饭有关的事。这件事,一直对母亲构成重大困扰。
平日里,父亲很节俭。有句话,总被父亲挂在嘴边。父亲常说,勤俭勤俭,勤了还要俭,否则有多少都能花完。
这和新生代的思想,完全不同。新生代常说,人没了的时候,钱,又不能带走。钱赚了,不就是用来花的吗?
父亲的节俭,和奶奶几乎是一个级别。奶奶的节俭度,在《口味如何泄露家庭背景》中有描述。
但在两个点上,父亲一点也不节俭。而且常常是极大地浪费。
其中一点是,父亲炒菜,总是放多多的油。经常说,油多不坏菜。
另一点就是,父亲煮饭的时候,通常3个人吃饭,他能煮10个人的量。
尤其当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每次煮的饭,总是剩下很多。
特别是,过年过节时,大伙儿其实基本不吃米饭,但父亲,还是会准备满满一锅。
剩饭又不舍得倒掉。等下一顿,还是煮很多。父亲还非得先吃完剩饭,才吃新煮的米饭。
这样,就一直在吃剩饭。
写到这里,忽然记起,原来在老家时,一位女同事的故事。还记得那位同事姓张。
同事说,她总是被自己6岁的儿子痛训,虽然她觉得,儿子说得很有道理,却死也扭转不过来。
原来,那时候,我们单位的福利很好。过年发年货,常常会发,半头猪,往家里扛。
当时发的板鸭、香肠啊,多到什么程度?
有位同事家,吃得太厌烦了,就将板鸭往屋外挂,心里暗自希望,能被别人顺手牵羊。
其他什么苹果啊,橙子啥的,单位总是一箱一箱地分。
那位女同事,苹果拿回家。每次吃的时候,一定是把,那个坏苹果揪出来。每次都如此。
有时候,坏的不只一个,一天会有好几个。因此,她都来不及吃。
女同事被6岁的儿子痛骂:
蠢婆,你为啥先吃烂苹果。一箱苹果,到最后,一个好的都没吃到。
仔细想想,生活中,很多人,很多事,道理都明白,就是无法做到。
这些事,可大可小。
父亲吃剩饭和多煮饭的事儿,也一样。
父亲总是先消灭剩饭,难道他会不知道,新鲜米饭味道更好?
估计,还是怕,剩饭到最后,要被彻底倒掉。
每次父亲去量米、煮饭,母亲都会,或温和提醒,或厉声警告。
态度主要取决于,距离双方,上次争吵休战的时间长短。
母亲心情好的时候,对话通常如下:
母亲求着父亲:老——爷,拜托你,少煮一点米饭。
父亲回:晓得,不会多煮!你不要吵。
《半碗饭》提到,母亲在小家庭,通常是一言九鼎,威风凛凛。
可是,为了劝阻父亲少煮米饭,母亲不惜主动将自己的辈分,连降2级,甘愿做父亲的孙女。
父亲呢,对母亲的提议和辈分降低,也不反对,还满口应承。
但一转眼,父亲又去煮很多。
其实,无论母亲怎么劝阻、打压,都是无用功。
每次,父亲援引的抗辩理由都是:菜没有,饭,还不让人吃饱?
母亲因此时常抱怨,父亲傻。
细细想来,父亲一年到头坚持不懈地多煮米饭、又每天坚定不移地先干掉剩饭、在东家不敢添饭,这一切的根源,应当都在于:
父亲小时候,吃不饱。
小时候饿怕了,让他成年以后,仍然感觉,在东家家里,多添一碗米饭,都是罪过。
等再不会挨饿的时候,父亲,需要弥补,小时候留下的缺憾。
这和《你怕黑吗》中提到的情况几乎一样:自己每到晚上,非得把家里开得,灯火通明。
父亲,其实一直在,下意识地,用过量的米饭,治疗自己身上的伤口。
(故事未完 待续)
欢迎大伙儿积极参与以下调查:
你家老人,会先挑坏苹果吃吗(单选)
不会,坏了一点也要扔掉
会,不舍得扔
烂得严重就扔,只起小斑点就先吃
投票
看完文章,有什么想法,要不,聊几句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