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看地下,山西看地上”,“陕西看皇城,山西看大院”,由于同带一个西字,人们习惯把山西、陕西连在一起进行比较,比较出了特点,比较出了韵味。
暑期早有出去转一转的心愿,二十八日的早晨,整个林州北部雾霭蒙蒙,细雨霏霏,开始了一路向西的旅程。林州人历来就有“上山西,下河南”之说,这一路走来,确有向上的趋势,群山与群山相抱,山势连绵不断,山洞以山洞相连,穿越了太行山系;在明明暗暗中交替行驶,在高高低低中释放性情,在有雨和无雨中随性而为。
最妙的是,在到达第一站平遥的路上,经历了两道长长的隧洞:一个是平顺境内虹梯关隧道,约长13公里;一个是接近平遥的十公里隧道,一天之内穿越山西境内的两个特长隧道,见证人类“愚公移山”的奇迹,直抵平遥古城,实乃平生之幸事。
天气是多变的,温度是存在差异的,林州境内还在哗哗的下着,车的周遭笼罩在噼噼啪啪的敲打声里。进入平顺境内,却显得异常的平静,湿润的路面,落下的枝叶,保留着风吹雨打的痕迹。最妙的是远处的山谷里升腾起袅袅的雾气,云遮雾罩,飘飘渺渺,给这个温馨的旅程增加了些许神秘,些许慰贴。
由于做好了心理准备,有了小小山洞的铺垫,13公里长的虹梯关隧道,并没有过去那种幽深漫长的感觉,良好的照明设备,安全的路岩提示,及时的空气补给,洞内凉凉的,完全是一个“清凉国”的世界,与近几日的赤日炎炎相比,真有了一种消暑度假的感觉,完全是一种美妙的心理生理享受。
由于山势曲折,囿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山西的高速公路在车速上有着异于别省份的要求,从林州到平顺的车速要求是50到80公里,在洞内和洞外的车速都略有不同,车子驶出洞口,测速器迎面而来,而且是高大上的视频显示,来往车辆的车速在上面显示的清清楚楚,任你天王老子,也难以逃脱电子眼的监测。
一路上有赖于手机导航,导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误差超不过五米,这种科技的发达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只不过感到有点遗憾的是:我们的电子导航系统还有赖于GPRS,像这样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美国佬的手中,何时才能北斗导航?国人拭目以待。
遥县:古称“平陶”。北魏避太武帝拓跋焘(焘与陶同音)平名讳改平陶为平遥县。从平遥站下了高速,开始逐渐接近具有2700年的古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清凉,反倒有点炎热的味道。通往平遥县的路两旁,普普通通的一层民居显得低矮瘦小,有点营养不良的味道。接近平遥县城,始见高楼林立,渐渐有了现代化城市的气息。
走平遥县城,一为平遥古城,古老的日升昌票号,古老的镖局,古老的平遥县衙,一次次的在心底发出了邀请;二为平遥牛肉,驰名全国。平遥牛肉加工的手工技艺全面继承了“老字号”的传统。在加工工具上仅凭“五个一”,即一块肉、一撮盐、一只缸、一口锅,不加色素,其色红润,不用作料,绵香可口。三为平遥古城位于介休县和祁县的中间,走绵山景区,走乔家大院,“进可攻,退可守”,可谓万全之策。
车子驶进平遥县城,一是12点半了,难于架住饥肠辘辘,找饭馆停车吃饭,“吃饱喝好,不想家”,此为上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