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妈妈。
母亲节,没有买什么礼物给她,昨天打了个电话,今天打了个电话。
“没啥儿事,就是祝你母亲节快乐。”
电话里更多的是老妈对我的关心。我说,我很好。
刚才在朋友圈里,看到侄子对嫂子说“妈妈,我爱你”的视频。我没说过类似的话,说不出口,连“我想你”三个字都是近几年才说的改编版“想你了”。
难道我是虚假的90后?我哥对我说,“哥哥都是爱你的”,把我吓掉下巴。
表达和被表达,都不习惯。
我跟妈妈的关系,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冷,温,热。
初中之前:冷。
不是妈妈对我不好,而是严厉更多一些。那个时候的印象是,妈妈的瞪眼,辱骂,打屁股。什么原因不重要了。可能那个时候很烦人吧。我不是很倔,妈妈一瞪眼,我就不敢说话了。但是怨恨在心里。爸爸没打过我,几乎没吵过我,所以,更依赖爸爸一点儿。我性格上的懦弱,没主见,跟这个时候的我有很大关系。这个时候的妈妈,既要照顾我,又要操心两个哥哥,还要去烧砖厂,很辛苦,脾气暴躁点儿,可以理解。
我知道那个时候婶婶亲吻妹妹脸颊的画面,让我羡慕不已。我没经历过。
初中之后,大学之前:温。
初中我上的寄宿制学校,一周骑自行车回家一次。我还记得妈妈说,我第一次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她望着我的背影,哭了。我不知道,因为我没回头,当时的我是兴奋的,期待一个新学校,新环境,很开心离开家。后来,听到大学舍友说自己上中学的时候因为想家,茶不思饭不想,无心学习,我很不理解,也很羡慕。羡慕她有痛彻心扉的想家的感受,我体会不到。但还是盼望回家吃顿好吃的,看看电视剧。我是不是没心没肺?
高中的时候,3周回家一次,也不是很想。后来,妈妈去濮阳了,电话里,也是寥寥数句。
“吃饱,穿暖,好好学习。”
“嗯嗯。”
“你就不能说一句,我想你。”
“我不想。”
我就是没心没肺。
很感谢妈妈每周为我改善伙食,每次都提前给我晒好被子。一次,她跟爸爸一起去学校给我送新衣服和水果。
高考之后,有次激烈的争吵。啥原因记不清了,是我说她偏心?还是她怪我不做早饭?我不是不做,是不知道做,高考完了,我还早起读书,让我妈生气了,好像说我只知道读书,不知道为家里做点儿什么。以前每次都说让我好好学习,什么都不用问。高考结束,突然改变,但我还没改变。
这次争吵,我改变了。
真是很伤心的回忆。现在想起来,还是泪水。当晚,先在院子里跪了很长时间,扇着自己巴掌,自愿的。不知道,扇了多久,也不知道怎么回的屋,就知道,回了屋之后,哭着睡着了。
在那个晚上,一个充满母爱的童话世界就破碎了:没有人会无条件的爱你,哪怕是你的父母。我不想有复杂人际关系,七大姑八大姨,都不要。越多关系,越多伤害。
现在没那么悲观,我只要真心待人,尽量不期待,没期待就不会有失望。但不期待好难,多洗脑就好一点吧。
这段时期,尤其是最后一次高考复读时期,妈妈做好饭等我的场景,令我感动。
大学之后到现在:热。
大学期间,一般情况下,一周一通电话。电话里会说,"想你了”。更多的是,“没事儿挂上吧,不要浪费电话费。”
有几次,因为我花钱的事,争吵了,小吵。
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去,相见格外亲。但,每次拉着行李箱去站牌的路上,也是很少的话。但是,陪伴,就觉着很幸福了。
工作之后,晚上等我下班,早上有时给我做好早饭,还有老爸。
上次回去,我因为要早起跑步去,她5点起来给我煮水饺。下午回来,已经在外面吃饱,我不想再吃,她把从老家带来的狗肉硬塞到我嘴里,点点滴滴,都是幸福。
母亲节,祝天下母亲身体健康,开开心心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