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一直觉得人生最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有人能够给你提供他们自己辛苦研究的成果,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这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避免一次又一次地掉进他们陷入过的坑。
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学管理学的朋友应该不会对其感到陌生。之所以提到这位大神,是因为他著作的新书《做出好决定》可以给我们提供非常多的决策技巧。他总结了千余篇行为决策领域的相关研究,用通俗的语言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决策风格和做决策时的心理惯性。
我大致总结了九条:
1)很多人都会过度自信。我们常说“在下雨天,容易淋湿衣服的都是带了伞的人”《做出好决定》中的研究表明,当人们说他们有65%-70%的信心是正确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只有50%的正确率。而当他们说有100%的把握时,他们只有70%-85%的正确率。自信是有必要的,但是毫无根基的过度自信就如膨胀的气球,随时都会爆破。
2)惰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缺陷。现代人大部分都患有拖延症,能拖到明天的事情绝对不在今天做。我们立志要减肥,健身,但总是敌不过嘴边的诱惑。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从行动开始》。
3) “活在当下”有时候是场骗局。我们总是被教导说,不能将眼光放在虚无缥缈的未来,要活在当下。然而,大部分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得失从来都是一体。我们总是趋于享受即时的快乐,避免即时的代价。为什么我们不想减肥、戒烟?因为不这么做的话会带来即时的快乐,却把代价延迟到了不可预知的未来。
4)锚定效应。我们总是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过分重视了第一印象。锚定效应指的是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重视的倾向。心理学上也有类似的概念叫做“首因效应”,我们总是容易受第一印象的左右,所以当我们接收最初的信息时,一定要保持警惕。这一点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一样适用。
5)所有人的认知都带有偏见,我们总是容易因为自身的态度、兴趣、经历、背景等等而框定了事情原本的样子。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更容易听到想听的话,看到更想看见的东西;或者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半杯水,有人觉得是半空,但有人觉得是半满;同一部电视剧,有人看到的是触动自己的情感,有人看到的是值得学习的技能;同一个人,整容医生看到的是不完美的鼻子,内科医生看到的则是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同样一个胡桃,从正面和侧面画出来的画面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换位思考,从旁观者的角度秉持怀疑的态度来观察自己的决策。
6)人是经验的产物,我们总是过分依赖自己的记忆而做出决定。而且,我们总喜欢为随机事件赋予意义。其实,没有任何人的经验和成就可以被复制。世界真的很大,大到超乎你的想象,千万不要做一只井底之蛙。心理学上相对于前文提到的“首因效应”,还有一个概念叫做“近因效应”。微博热搜榜十分钟更新一次,人们的记忆也随着眼球的聚焦而定格。而为随机事件赋予意义,就像穿上就会碰上下雨天的衣服,其实真的只是巧合而已。你必须得承认,这世上有许多事情会在你的控制之外。
7)不要被熟悉的事物蒙蔽了眼睛,在该理性的时候千万不要卷入感情。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购买之前买过的品牌,去之前去过的地方,但这样很容易错过其他的风景和机会。情绪之于决策的影响,堪称巨大,它们不仅影响决策的进程,也会影响最终的结果。不信你试试在自己最开心和最愤怒的时候去逛商场,从你刷卡的速度和额度就能看出其中的区别。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情绪化,而理性的决策应该是没有情感卷入的。所以,做重大决定时,如果压力过大或者情绪过于激动,千万记得推迟做决定的时间。
8)承认错误,及时止损。你买了一张电影票,结果进了电影院后发现电影和前期的宣传以及自己的期待截然不同,你是起身离开还是继续忍着看完?选择后者的人就忽略了沉没成本。就像赌场上的很多人欠下高利贷希冀在失败中翻盘只为搬回成本;就像许多已经无爱的情侣不愿分手只因不想辜负前面几年的时光。记住,今天做的决定只影响未来,而不是过去。所以做决定时,不要注重过去的亏损和成本。
9)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是短暂的,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可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学生时代时路过商场,为自己心爱的物件在橱窗边驻足许久,心想毕业后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它们买下来。而真正买下来后,自己的新鲜感也在慢慢减退,久而久之,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物件竟积起了好厚一层灰。从长远看,我们的幸福感趋于回到正常状态,愉快和不愉快经历的影响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所有的激情终会退却,生活需要经营。我们可以专注于新鲜的和短暂的乐趣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然后中断愉悦体验来延长自己的快乐感,同时加快完成不愉快的任务。
02.
那么,到底如何决策才是相对高效的呢?六个步骤:识别和确定问题——确认决策标准——评估标准——制定备选方案——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
书中举了个高考填志愿的栗子,我将其分析如下:
确定问题:高考填志愿,选择最合适的大学。
确认决策标准:1、学校不要离家太远,这样周末自己可以开车回家。2、学校必须有会计课程,因为自己想学会计专业。3、学费最好不要超过15000美元。4、必须有高尔夫球队。5、女生比率高于男生,学校要有丰富的社团活动。
评估标准:可以用1-10分来给每个标准打分,将所有选项按照优先顺序排序。
制定备选方案:咨询高中老师,查阅相关资料,确定一张可能就读的大学名单。这张名单里有20所符合条件的大学。
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再次阅读各个大学的有关材料,跟就读的学生交流,参观相对合适的大学校园,再与之前列出的标准一一对比,每所大学的优缺点也就一目了然了。
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选择得分最高的大学。
03.
在做重大决定时,理性决策的六个步骤是把利器。不过,我们不可能在做每一个决定时都严格地按照上述的六个步骤。所以书中也给出了几条建议。我罗列一下供大家参考:
1)没有目标就没有有效的决策。“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里,每条路都将是死胡同”。
2)有时候,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选择,选择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巨大压力或者不良情绪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有相当多的遗憾。
3)当下的决定将严重限制未来的决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你的所有知识都是关于过去的,你的所有决定都是针对未来的。”
4)人生很长,可关键的决定就那么几个。所以请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重要的决定中去。
5)懂得适可而止。当继续努力不再可能产生任何有价值的选项时,请做出你的最终决定。
6)给自己的选项不要超过六个。选择不是越多越好,限制选择项和降低期望值都可以增加幸福感。
7)纠结于过去的决定只会浪费你的时间,记得及时止损。
8)成功人士懂得冒险。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9)是人就会犯错,完美主义并不可取。
10)面对新的问题,请淡化自己的经验。很多时候,框定我们思维的,往往就是所谓的经验。
04.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后会无期》里的这句台词不知道曾经被多少人奉为人生箴言。
我们总喜欢在别人的故事中欢呼或者流泪。很多时候,别人的故事听多了,我们反而不知道怎么开始自己的故事。往往想到了开头,却无法坚持到结尾。
石田淳的《从行动开始》教会我们,只有改变行动才能改变一切。然而,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所有的行动前面都有一个按钮,名字叫做——决定。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决定。小到一日三餐吃什么,大到录取通知书该填A大还是D院。我们必须要明白,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者已经成为了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决定。现在的你是十年前的你决定的,所以未来的你也是现在的你铸就的。但大部分的老师或者书籍只是教我们如何制定计划,然后如何实施计划,却很少有人教我们“如何做决定”。
现代社会的节奏是如此之快,不论男女,大家都在工作和生活赋予的角色中来回切换。有的人似乎游刃有余,而有的人却是举步维艰。除去天赋与运气,(虽然实际上大家的智商不会相差太大,运气也是“风水轮流转”。)剩下的就是技巧了。
希望《做出好决定》中的决策技巧能够帮到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我的朋友,还有陌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