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罍街
野菊米
下午两点,离开宾馆,看看离坐车时间还早,决定去罍街打个卡。说打卡其实我对此地一无所知。大概就是个挺文艺的街区吧,我想。(到后发现,这里以美食著称。)
下了地铁,还要走一段路。行走高架桥底下,前面出现一对穿着同款黑白格大衣的年轻女子,轻声调侃几句,走近了,发现是两个新疆美女呢。穿行一段无名街道,这里大约是老城区拆迁改造地,终于拐进罍街。
在此地,“罍”字无处不在,源自安徽蚌埠出土的一种古代盛酒器皿。瞧,广场中央就竖着偌大的一个青铜器。首先映入眼帘的叫“罍+村”,这座吊脚楼式的建筑上集合了老合肥五花八门的旧商标和旧招牌,诸如“和平路安纺总厂服装”、“福和号绸缎铺”、“合肥邮政”、“徽大旅社”“隆兴茶庄”、“宿务恒记公司”、“稻香楼”等,琳琅满目,别有一种怀旧风格。不过门口竹架上晾着红辣椒和黄玉米,以及“皖美味道体验地”确定了它的基调,这确确实实只是一家饭店。我们沿着一条红色的小轨道走进去。荞麦烧酒店别出心裁,用木匠大大小小各式的刨子组合出一个“罍”字。葛记裁缝的红色玻璃窗框内暖色的灯光下,一件件华服让人心旌荡漾。
走累了,吸引我坐下的是街角巷弄口的那棵笔直的大树,貌似杉树,树冠上小下大,比旁边的三层楼还高呢。树干底部有一怀抱粗了吧?坐在树旁的木凳子上观察周边的青砖老房子,墙角上若隐若现的“老面馆”招牌,无端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现在是下午时分,不远处的亭子里坐着几个闲人,街上闲闲散散走着几个游人,这里的店铺大约都没到营业时间,一派安静慵懒的气息。拐一个弯,发现这里还有“早餐第一街”的字样呢。
罍街中央有个开阔的广场,有戏台,一棵绿樟树上挂着两只黑白“大眼睛”,像个调皮的绿孩子。在合肥城看到许多“卡旺卡”的奶茶店,此处也有一家。墨爸进去,等一杯炖梨汤,味道嘛,挺纯正的。在这里走逛的好处是,走累了,随时可以坐下。店铺前屋檐下的排椅,让人怀想儿时岁月;酒家长廊与亭阁下的美人靠,供人一边赏景一边小憩;水边的石墩,也可坐下观鱼。连书吧都在此商业街有一席之地,甚是难得,更显珍贵。附近店招与装修风格,处处见匠心与巧思。“给耳朵的信”,猜猜卖什么?耳环。“摩登红人”呢,卖上海国货。“老梁拉面”的旁侧墙边有二楼亭台,似乎会有美人停靠着说笑,眺望街景呢。“野店”前有棵大树,门楼前粗大的梁柱格外引人注目。
过十字路口,来到罍街另一侧,此地有一堵学校的老围墙,旁边种着一排上了年纪的水杉,微微泛着黄意。围墙上画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图画,跑步呀,画板报呀,办舞会呀,似乎在讲述求学岁月中琐碎而美好的点滴记忆。
街旁,夜市的一些摊位开始摆了起来,也许夜晚才是罍街打开的正确方式,而我们要回家了。合肥,我算见过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