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偏爱书页轻微的沙沙声;还有,你怎么能在电子书里夹上一朵野花呢?” ——《书店的灯光》
《书店的灯光》是美国刘易斯.布兹比一本类似于传记、纪录片的一本书籍。对于一个爱逛书店的、爱看书的、想要从事书店工作的、爱好文字创作的人,都会是一本指南针似的书籍,在里面可以找到你想要的“黄金屋”。
一次偶像的机会和这本书相遇。傍晚时分,慕名而进,昏黄的灯光照得整个书店都洋溢着温暖,安静的轻音乐随时带你进入温馨的海洋。这里有一种魔力,不管你是刚从嘈杂的小酒馆听完民谣来,还是刚从拥挤的地铁站出来,亦或是刚在大商场奢侈品店望洋兴叹而来,只要你推开玻璃门,你就进入到了这里的世界。即使透过玻璃,外面仍然车水马龙。
这个世界里,是安静的。有音乐,安静地跟着你的脉搏,有说话声,安静得像是心底的私语,有书页的沙沙响,安静地像你的两个灵魂的碰撞。这个世界里,是温馨的。暖暖的光如圣洁的光辉,那种上帝、菩萨身边散发的光,照耀在每一本书上,引导你去拿起,翻开,阅读,交流,坦白,思考。当你和书页在暖光的熏陶中,慢慢融为一体,你会遇见心有灵犀的朋友,会遇到解答疑惑的导师,会有精彩纷呈的故事,会有镜头般的记录,所有的,你需要的,它都会给你。
于是这本书在这种氛围下,就是一种浑然天成。一定都是专业的人,书的题目《书店的灯光》就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书店所有的氛围都来源于“光”,封面更是用心,将那种温馨的、淡黄的、微弱的灯光挥洒在书页上的颜色再现,让你情不自禁会想要带着它,只要目之所即,哪里都是“书店的灯光”。
作者刘易斯.布兹比也是一个极为羡慕的人,一个自称“书痴”的人,一个终生奉献于书店的人,一个为当代实体书店和纸质书呐喊的人。书的内容很丰富,从作者自身爱书如命、贪婪地泡在大大小小的书店,到作者从事书店工作人员(从小职员到销售代表,从独立书店到连锁书店)沉浸在书店的灯光中,再到为了记录书店的发展而写出本书及其销售情况为微光加热,有很多一手的资料记录,更多地是以书店运营人视角去看书架的摆放、处置、销售、运转等。
最为喜欢的是书中介绍各种各样的书店,专业的只卖现代文学的书店,只卖计算机书籍的书店,只卖某一位作家作品的书店,还有城市地标性质的书店,城市文化缩影的书店,最羡慕的还是那个整座城市都是书店的地方。在我们周围,书店的文化气息并没有那么得浓烈,很多书店,就只是一个以书为主要商品的商店,和服装店、蛋糕店没有什么差异,有一次逛到一个墙壁上挂着杨绛先生画像,边上还印刷着杨绛先生的作品《不官不商,有书香》的书店,却在店内张榜着“不消费不入座”的标语,略微显得有点讽刺。
另一个是确实听到了刘易斯的呐喊,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纸质书亦或是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作为不同形式的呈现,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优势都很突出,但就像在CD流行多年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黑胶,有一种习惯,或者是说有一种信仰,可能是细水长流,源源不断,让我们可以相信“书店不死”,“写作不死”。至少在我,到目前为止,有《书店的灯光》的“小书店”慢慢壮大,欣喜于看到书慢慢堆高,激动于书页摩擦的沙沙声,喜欢于那些从各个景点带回来的书签穿插与书页,习惯于把小小的纪念品收集在书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