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8】崔甜甜中原焦点网络初25+中25坚持分享第203天(中级25坚持分享第73天),第9周约练挑战第3次 ,累计共43次(13来6box11咨12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家庭中正面管教的第四天:换个角度思考,没有一件事情,只有负面意义》,换个更加正向的标题就是《换个角度去看,孩子的问题都有其正面意义》,我们一起看看如何更好地去帮助到孩子,尤其是孩子出现状况的时候、孩子有自己想法的时候、孩子不按家长所设想的去行动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怎么样才能既维护好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当然我们肯定不能像之前教育孩子那样一棍子打死,孩子说什么我们都否定,或者对孩子绝大多数的需要都直接否定。如果我们直接否定,会导致孩子不听我们的话,不愿意与我们沟通,甚至继续那样去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经验分享:想到法国留学的丹丹
14岁的丹丹看过一部电影后,非要辍学去法国学习做西点,任凭妈妈怎么劝告,就是不听。
作为家长,我们在实际教育孩子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许多类似的情况,尤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他一会想干这个一会想干那个,家长感觉很危险。只要一听说孩子说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我们立刻就冒出两字危险,或者不可行,然后我们直接就反对,上来就批判,孩子就很烦,孩子就感觉:你都不了解,你都不知道啥情况,你就否定我,现在人家做的可有前途了等等。但家长不这样认为,很焦虑担心,结果状况越来越糟糕。借着这个例子,我们要学会拓展,把它延伸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类似的事情上去。就是当孩子给你提出来他要做什么的时候,你怎么办?你怎么做可能会更好?可能会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今天的课程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说不定类似的情况你都会解决。
丹丹还是中学生,英文还不怎么懂,到了国外,需要怎么办?虽然家里经济还过得去,但到法国留学那是一大笔钱,她还有个弟弟,一个人去谁照顾她。我睡不好觉,事情也做不好。
这是作为家长的普遍状况,当孩子出现一些想法或者状况的时候,家长很容易把事情想的非常糟糕。想到一系列非常不好的局面,一方面是挑错思维,一方面是过度焦虑,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很容易以偏概全,糟糕至极,很难往好的方面去想。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我们对未知的事情总是会充满焦虑和怀疑。如果我们从正向去看,说明妈妈比较在乎、关心、爱孩子。当丹丹妈妈 跟你抱怨这些的时候,你怎么做丹丹妈妈才不会排斥你?要思考的是怎么样才会与她有更多的合作?我们的咨询师很容易干这样的事情,家长更容易干这样的事情。
咨询师:家长找你的时候,一听就是家长的问题,上来就说,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引起的,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有两个问题更为严重的家长,你说完之后,你看看人家家长有什么反应?我估计你说完之后,家长都不愿意搭理你了。
家长:同样的道理,在孩子遇到些状况的时候,哪怕是孩子的错,也不要上来斥批判他;听他唠叨的时候,也不要上来就否定他,不然的话,他将不再与你有更多的沟通,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的。为啥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是因为他觉得你在唠叨他、觉得他说的都是假的,感觉他把责任都推给了别人等,我们就有了一系列不接纳孩子的观点,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我看着丹丹的妈妈,轻轻地对她说:“您辛苦了,我可以感觉到您是一个爱孩子的妈妈,同时也很想把做母亲的责任尽好,你想给孩子自主权,又不希望以权威方式教育孩子,才会如此苦恼。”
这就是共情,对孩子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共情,站在他的角度上去考虑。咨询师很容易对丹丹妈妈念叨:“孩子多好阿,这么小都有自己的想法主见了,花不了多少钱……”你这样劝有用吗?没有用,你没有站在她的角度去考虑,感觉跟你白说了,你都没有理解到她,共情到她。上述咨询师给予了肯定,把她正向的面给予欣赏,然后再说出来。所以,你一定要先看到正向,才能说出来。
一说完这些话,丹丹妈妈的眼泪立马掉下来,看起来,丹丹妈妈真的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焦点理念: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和道理,所以,当我们不太理解孩子,不太理解爱人的时候,试着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他或许也有他的难处、他的压力、他的不容易吧,只不过没有跟别人说,或者说了别人也没有理解到他,他只能深藏在心里。正所谓: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是需要被爱。因为不可爱的孩子在承担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他们更不容易,我们要有这个意识。
我轻轻拍拍丹丹妈妈的手,等待她充分宣泄完情绪后,之后我问丹丹妈妈想不想听听我的看法,丹丹妈妈立刻用力的点了点头。
怎么把经验用到孩子身上?当孩子跟我们抱怨唠叨一个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我们需要先去听,用心地倾听,现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去听他说,去感受他,然后对他说的表达理解,给予正向的面说出来,给他时间缓解情绪,宣泄情绪,然后他才会愿意听你说。这个时候,合作的关系才会建立,才有机会去改变现状,不然他就不理你,我们要边听边用。
我其实挺为丹丹高兴的,才初二就知道自己未来的志向,并且也很有行动力,有想法就会马上提出要求。
如果在丹丹妈妈刚开始跟她看到的时候说行不行,答案是不行的,那个时候太早了,还没有建立起合作同盟的关系,还没有让丹丹妈妈感觉到你是理解她的,她还陷在负向的情绪当中呢,这个时候才合适,对孩子亦是如此。情绪缓和,关系融洽,你在试着说出你的观点,他才有可能听得进去。【情绪出不来,道理进不去。】当她继续反驳你的时候,你就继续听,继续共情,继续理解,保持你情绪的稳定。
只见丹丹妈妈惊讶地看着我,她迟疑的眼光看着我,这样糟的事,你还觉得好,是不是脑袋有问题?我要不要赶紧换个咨询师呢?
我笑着对丹丹妈妈说,“看您惊讶的样子,是不是盘算着脑中要不要赶紧换个人,免得耽误事情。”只见丹丹妈妈不好意思地低头讪笑着,我连忙跟她说,“其实我还没有把话说完呢。其实,丹丹目前只是处在想的阶段,许多事情还没有真正的行动,我们要做的是有效的陪伴她度过这段探索的过程。”
这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丹丹目前只是处在想的阶段。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只是处在想的阶段,并没有开始真正的行动,我们要知道从想到做到,中间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要走的。所以,我们不要太担心,一说到有个想法就想到了最终的结果,你忽略了中间要走的很多的路,一旦你忽略了,你就会很焦虑,因为你觉得你好像看到了头,可是你忘了我们要做的是有效地陪伴他度过这段探索的路。如果你直接否定了孩子,将会导致孩子更想去做;如果你采取更加强硬的否定,孩子慢慢就不再会有自己的想法,不再有主动性,他不折腾了,他的人生怎么会精彩呢?还有可能她会在将来甚至一辈子埋怨你,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其实,当孩子有想法的时候,到最后大多数往往都干不成。在这里,作为家长,不如“陪孩子一起去疯”,说不定成了呢?即使不成,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也会有很多的感悟、思考,同时他对他自己的人生会有更多的主动性,更多的规划,反过来讲,他也不会埋怨你,有一辈子的心结,耿耿于怀。注意是“一起去”,毕竟孩子还小,放权不等于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