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的累,过来人都知道。今天给力的婆婆帮忙看娃,我和老公忙里偷闲,看了一场豆瓣评分9.0的话题电影《我不是药神》。一直不看好国内电影(不要说我崇洋媚外),但不得不承认近五年来国产电影进步惊人,内容和技术与好莱坞大片相比毫不逊色。这部徐峥作为编剧的《我不是药神》,时长两小时,全程无尿点,中途两处差点飙泪。下面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内含剧透,不喜勿喷。
话题敏感,针砭时弊
好电影一大特点是,电影的结束是思考的开始。天朝药价高昂,老百姓生不起病,住不起院是常态。连美容院卖卡的都问“你是愿意花钱躺在按摩床上享受,还是愿意花钱困在病床上受折磨?”老妈在药店干了近十年,深谙此道,时常告诫我不要听销售员忽悠,他们把便宜好用的药都放在柜子最不起眼的底层,叫得出药品成分的人少之又少,电视广告推荐的全是知名厂商,消费者糊里糊涂的,遇到健康问题不敢马虎,受益的是药品代理商。反观尚未改革开放的朝鲜,医疗制度健全,普通百姓基本生活需求有保障,幸福指数孰高孰低各国人民自然心中有数。去年我剖腹生娃花了1.1w+,生育保险报销了4000不到,而远在米国的朋友Annie相同情况保险报销了近1w刀,自费100刀左右,彼时的她只拿到了绿卡并未入籍。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和曹斌求情的老太太一语惊人:“谁家还没个病人呢?”且不说重症,大家连生个小病的资本都没有,稍微严重一点的发烧感冒去一次医院,就是大几千块,半个月工资没了。而医院部分无良医生“串通”药商,甚至是药贩子人为抬高必备药物价格,导致病患不得不掏钱换命,实在是昧良心。
电影结尾草草收场,药改关键环节一笔带过。三年后程勇刑满释放,曹斌一句“别卖假药了啊,正版药已经纳入医保了!”算是给电影一个happy ending。而现实世界就显得不那么美好了,老百姓依然是砧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但改革在路上,历经千难万难,我们必须怀抱着希望,信任当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终将实现。
人物丰满,成长有迹可循
影片对男主角程勇人性开悟过程的描写,是通过他向病友发售的“假药”价格来呈现的。从一开始的成本价500卖5000(熟人打8折),到老吕去世后一分不赚以成本价500出售,再到制药工厂倒闭,以零售价2000购入,亏本保持成本价500抛售。程勇最开始决定卖药是为了自己病危的老父亲,那个时候的他只想着赚钱,而后和四位病患的相濡以沫多少激发了他的一丢丢良知,直到老吕自杀,将冲突推向了最高潮,他从一个“嗜钱”商人变成了病患的朋友,想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他们。
还有一处细节很触动我。电影前半段描写程勇抽出压在玻璃盖板下起黄毛的全家福,随手一扔,满脸不屑。后半段黄毛为护他而死,他再次来到黄毛居住的“平民窟”,双手捧起照片,泪流满面。
另一方面,曹斌作为一个人民警察,是法律的维护者,最初恨程勇不是个男人,祸害了他的亲姐姐。在得知所谓的假药实际上是违规的廉价真药时,表情所透露出的是不解与无奈。几次与局长交涉,希望对药贩子网开一面,在和老太太直击内心的谈话后,毅然决然的接受任何处分撂了挑子。最后和程勇的重归于好暗示着这个角色选择了良知。这个人物的情感纠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社会中法与情的冲突。法律是底线,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情和法理相互矛盾时,是该适当改变原则还是坚守法规呢?在其位,谋其职。立场不同,选择不同,无关对错。
人生启示
影片最撼动人心的还是对弱势病患群体的描写。从出场每个人都戴着厚厚的口罩,到黄毛工作的屠宰场,到老吕治病的医院,以及被曹斌抓进警察局的人们。
生活总会在你预料不到的时候给你一记猝不及防的重创,没进过急救室,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过得多幸福。
联想到最近因为渴望事业突破而和单位领导不断博弈,弄得身心俱疲,厌世嫉俗。身边一位前辈指点道:
“年轻人太容易心浮气躁,凡事追求完美,不懂得珍惜生活中已经拥有的一切。健康的体魄,愉悦的心情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当你不断向生活索取的时候,被消耗的反而是自己。假如你觉得生活辜负了你,就去医院的肿瘤科看看吧,有多少人因为病魔纠缠,抱着一丝丝活下去的希望努力着。反观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却依然天天为一些琐事自怨自艾,太不值当了!”
幸或不幸,在生死面前永远不值一提,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教堂的刘牧师和病友们每天祷告,可主治愈得了他们的心,治愈不了他们的身。成天把“God bless you”挂在嘴边的刘牧师最终被程勇一行打动,加入了药贩子小团体。鲁迅先生说:“学医救不了中国。”在这个时代也适用。谋事在天,成事在人。神救一时,人救一世。只有关注的人足够多,大家都勇于质疑现行制度,呼吁改革,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最后,分享一篇文章,从科学角度如何看待这部电影,算是科普吧!
我不是药神,我是学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