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进的路上,经常会有无力又无助的感觉,侵袭着我们,困扰不已。
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费了。他们仿佛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读完这本《认知觉醒》,毫无疑问地颠覆了我人生中很多曾经固守的认知,觉醒了我的认知,今天分享最有感悟的3个点!
01
做计划是为了消除行动模糊
把计划做得这么僵硬,会不会让自己变得很死板?事实上并不会,因为做规划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严格地按计划执行,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
对于详细明确的计划,我一直的感觉都是太死板太受约束,经常会本能地排斥。总认为心里有就行了,然而,书中对计划背后原理的讲解,却颠覆了我几十年的认知。
清晰详细的计划,竟然是为了对抗我们生理上最大的困扰—模糊,既不是不信任我们的记忆力,也不是质疑我们的行动力。
模糊是意识分层带来的副作用,而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学习知识是在消除认知模糊,拆解烦恼是在消除情绪模糊,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做详细的计划,是在消除行动模糊。
计划就是清晰的行动指南,否则我们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不明确该往哪里走,总是不确定,没有任何行动力,也不可能有成就有结果。
如果我们的头脑中一直有很多模糊的选项存在,我们就需要花心力不断做选择,而做选择是一件非常耗脑力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有可能为了省点力气,而不自觉地选择那个它最熟悉、最确定的选项——做那些轻松、愉快但不重要的事情。
你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动弹不得时,往往是因为你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
“写下来”会清空我们的工作记忆。当我们把头脑中所有的想法和念头全部倒出来后,脑子就会瞬间变得清晰,同时,所有的想法都变得清晰且确定。
这让我彻底接纳了做计划这件事,并开始行动。
因为不想永远站在十字路口,也不想总是消耗精力来做选择,从而被动地被自己的惯性所控制,去选择最简单最舒适的行动,那样永远不可能成长。
02
保持在舒适区边缘才能成长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无论学习、运动、减肥、工作、创业、能力、各种成长一切都遵循这个原理,我恍然大悟!
为了快速拿结果,曾经给自己过度施压,逼进入了困难区,直接被挫折打倒了,几乎任何没有反弹能力。
为了快点减肥成功,而过度的节食和运动,把身体打入了困难区,根本无法持续下去,只能放弃和失败。
如果工作中永远在做熟练的内容,一直处在舒适区,没有任何成长,就会成为职场老小白,没有任何竞争力,难逃被炒鱿鱼的命运。
下面是以阅读为例来讲什么是舒适区边缘。
我们每天都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即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
选那些阅读难度刚好让自己处在舒适区边缘的书,具体讲就是读起来有一点点难,但又能刚好读懂的书。
有时候读书没感觉,要么太简单要么读不懂,没有触动,其实就是没在舒适区边缘,没有与当前的认知水平连接。
如果是契合自己的书,就像这本《认知清醒》于我而言,几乎每个点都触动到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顿悟,让我醍醐灌顶。
现在看来,这本书恰好在我的舒适区边缘,与我目前的认知水平连接得非常紧密。
03
主动休息原理
从小就被教育学习要松弛有度,会休息才会学习。
但我以前从来没有领悟到,也没有做过主动休息这件事,大都是随机、被动的,上学的时候有课间休息,上班经常会被周围环境和安排打断。
从来没有想过,为了后面更好地工作,现在要休息一下,
当我们忙了一整天,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往往是往沙发上一倒,此时除了看看微信、刷刷抖音,用轻松的信息给自己来个精神按摩,其他事都懒得做,如果经历了情绪上的波动,精力透支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久。
现在才知道,过度的压榨精力,会带来几天无力的躺平,没有力气干任何事情。而且,面对诱惑的能力也直线下降,原来抵抗诱惑竟然也需要精力。
无论面对精力的消耗与恢复,还是面对情绪的波动与还原,都会刻意保持高位富足的状态,避免进入低位稀缺的境地。
越是接近一天的尾声,我们就越要注意自己的精力和情绪水平,毕竟我们还要抵制一些诱惑,防止自己不小心滑入深渊呢。
去年11月份,感冒期间连续两天高强度的学习和写文改文之后,整个人有种被掏空的感觉,陷入一个狗血小说中,夜里也控制不住以致连续熬夜,怎么也爬不出来。
现在才明白,精力耗尽,连抵制诱惑的能力都没有了。
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只要到达了自己的疲劳边缘,就可以主动停下来。而且这个“主动停止”的动作一定要坚决。
很多人在一开始的时候,由于精力分散得还不明显,就不愿意主动停下来,但这往往会得不偿失。
主动休息犹如主动喝水,当感到很渴的时候再喝水,其实已经晚了,你想让精力保持高位,就要学会主动停下来,这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关键点。
番茄时钟就是这个原理,浅薄如我,看到学习群里介绍这个方法,竟然不屑一顾,真的太孤陋寡闻了。
现在在家自由职业,开始刻意地主动休息,用几分钟时间倒水甚至做一下家务,主动定期安排各种活动,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书中还提到,不必跟名人要书单。毕竟大家的能力圈子差的太远的话,名人的书单跟我们的水平不匹配,无法给带来触动,这样的书单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非常有触动的话,说明这本书的内容也在你的认知舒适区边缘,非常值得你去阅读!
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下次我将分享其余的触动点和感悟,也会不断的阅读和探索更多的宝藏,持续地分享。
如果你喜欢有触动,说明我们的舒适区边缘是相似的,关注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