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老师一开讲,屏幕上的主题就吸引了我,双鱼座的我第一个感受就是:好浪漫的名字呀!当语文遇上心理学,会擦出怎样绚烂的火花呢?
惊喜一:不一样的主讲内容。
1、美丽邂逅。2、两情相悦。3、心手相牵。 我想我们这群充满幻想的语文老师,迫不及待得想听听语文如何和心理学心手相牵的。
惊喜二:不一样的切入方式。
聂老师以“我”切入主题。指导我们觉察自己进门后的身体以及情绪的感受,当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疲惫,最近一直没有休息,工作加带孩子,许多人都说我气色不好,我想是和自己当下的身体状况是由关系的吧!如何表达出自己此刻的感受和想法呢?文字是否一下显得苍白了,未站起来说些什么,让我意识到语文就是一种表达,是每个人所需要的,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这样的说话,那么在心理学上叫自闭症。那我们如何学会表达呢?
惊喜三:不一样的视角。
1、前一天晚上我还在奇怪,为什么要我们带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者自己说教的语文书。聂老师让我们三人一组,阅读并讨论一篇文章。老师们阅读的文章各不相同,我们小组选的是汪曾祺的《花园》,文章描述了作者年幼时期在花园里生活的趣事,也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珍惜和向往。许多不同的文章,却让我们一起读到了一个共同点:缺失。所以所有的文字表达和心理学最大的关系就是缺失。
2、通过文章的阅读谈到了学生如何懂得作者所表达的意思,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首先学生应该具备的是最基本的读、写、识字的能力,然后是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最后当然还有共情能力、理解力、概括分析理解能力、想象力、思辨力、推测力、记忆力、运用力等。这十几种能力划分为两层,即基本能力(识记、理解、分析、概括)和进阶能力(想象、运用、推理、思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要注意权衡学生的左右脑,让学生的能力均衡发展。
3、接下来,我们玩了一个大风吹的游戏。我想这部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休闲游戏,在游戏中我们不正意识到了缺失的动力吗?大家为什么在听到指令后会去迅速寻找位置,就是因为少了一个位置,如果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会缺少这份安全感和存在感。所以缺失是我们行动的动力。
4、下午的学习内容谈及了文字与心理学的内容。印象最深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聂老师以手机是客体,人是主体引入。引起了我的思考,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主客体关系呢?
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必须注意两点:其一,在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只是相对的。这主要取决于具体过程与环节中所充当角色和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有无明确目的和动机如何。其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与学控制的主体,这又是绝对的。即教师是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加工教学信息的主体。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又是统一的。在这两个前提下,也就要求我们对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必须以整个教学活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活动之中去认识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和动态性。所谓统一性,是指因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师与学生既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所谓动态性,是指主客体关系总是来自某一过程或某一环节,过程或环节不同,这种主客体关系又将互相转化。事实上,这种统一性与动态性又是一致的。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但教师和学生各自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活动,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教,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教和学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教就没有学,没有学也就无所谓教,教和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侧面,因此教学过程也就是一种由教与学构成的双边性的特殊认识过程。
遗憾的是由于老家临时有急事,所以两天的培训错过了一天。一天下来满满的笔记,梳理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有些东西还是思考不足,理解不足。补看了第二天的课堂实录,满满的羡慕和惊喜。感谢培训中,让我这个普通的语文老师和心理学有了如此美好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