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高考分出来了,省内的985.211学校是够不到的,想去长三角一带,这个分数也没竞争力,于是退而求其次,报了一所省内的一本师范大学,虽然浪费了10多分,但想到选的理想专业,毕业后会理所当然地去教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心里释然,但看了《三十而已》后,就不再平静了。由于选的这所学校处于3.4线城市,意味着女儿毕业后可能会在那里扎根生活一辈子,而她却在准一线城市长大的,她能适应吗?《三十而已》中的王曼妮生存姿态深深打动了我,在大城市里漂了8年,勤奋到拼命,最终还是一无所有地回到了家乡小镇,开始还以为她会在亲情浓厚的小镇安度一生,可三十岁的她还是不认命,毅然丢弃那份安逸,闲适,回到她向往的喧嚣,繁华的大上海……
王曼妮拼了命地要在大城市里扎根,而我却无知地把女儿推向了小城市,待她立业时,她会怨我吗?我们到底该以一种什么姿态活着?是要一份宁静,淡泊,无欲无求的佛系姿态活着,还是为了心中某些很物质的东西,去拼到只剩最后一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