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年初开始,这七八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做一个梦,就是关于她的自杀之谜。
她天真,善良,漂亮,乐于助人,总是爱笑,但是有时候也爱哭。
我和她在高三的时候坐了同桌,没想到我竟然会因此而深深的爱上这个女孩子。那种刻骨铭心的爱,至今都无法忘怀。
一切都是暗恋,为了能和她有继续的故事,我修改了高考志愿,结果如愿和她上了同一所大学。
大学前两年分分合合发生了很多故事,但是我自始至终都不曾放弃,直到大三的时候她在跳楼,才把故事画上了句号。
但是我的噩梦却开始了。
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跳楼,我似乎成了她最亲近的人,她们学院的领导,她的很多好朋友,她的父母都不断的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好生生的一个人就突然跳楼了?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开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在我的梦中,或是她身前,或是她自杀时的场景,我无数次的想知道她为什么要自杀,但是从来也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答案!这七年多来,她出现在我梦中的次数不下百次。
这些年我日思夜想,包括梦里的场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为什么她要跳楼自杀?
直到我慢慢的了解到抑郁症这个词汇,这些年我看过很多有关抑郁症的资料,甚至去年上半年都亲身体验过抑郁的感受,我才真正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关于抑郁症有人这样描述:
A mood disorder that causes a persistent feeling of sadness and loss of interest. It affects how one feels, thinks and behaves and can lead to a variety of emotional and physical problems. One may have trouble doing normal day-to-day activities, and may feel as if life isn’t worth living.
一种引起持久性难过和没有兴趣的情绪障碍。它会影响你的感受,想法和行为,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它会让一个人不能很好的应对日常生活,会让一个人感受到生命是不值得继续的。
抑郁症英文叫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有时候也直接叫depression,主要特点是有持续两周以上的大多数时候情绪低落的症状,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一般认为是遗传、环境和心理因素的综合【1】。美国精神病协会,根据精神病诊断和治疗手册【2】显示,大约有40%的抑郁症发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2】给出诱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病史,生活重大变故,特定药物,慢性健康问题,滥用药物。
抑郁症的确诊要靠对以往的经历的参考以及心理状态的考量,并没有实验室测试方案可以直接用来确诊抑郁症【3】。另外抑郁症的确诊需要特别注意和正常的抑郁情绪区分开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明确指出,建议只对12岁以上的人进行抑郁症检测和确诊【4】。
根据文献【5】牛津抑郁症及其合并症手册的数据显示,大约有2-7%的抑郁症患者最后选择自杀。在所有自杀人群中,大约有60%的人有抑郁症或者其他的情绪障碍【6】。
据文献【7】描述,童年时期的缺爱,丧亲,精神虐待,性虐待,以及父母的偏爱等都是有可能导致成年以后得抑郁症的。文献【8】提到,尤其童年时期的遭遇的身体虐待和性虐待,会极有可能让一个人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经历抑郁症情绪或者得抑郁症。文献【9】表明,那些因为性别认同或者性取向不同而被边缘化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一般依靠抗抑郁药物,加上心理咨询的方案【1】。抑郁症在药物干预治疗和心理咨询辅助治疗,有70%的可能会有积极的治疗效果【10】。
关于抑郁症的预防,并没有什么方法能确保自己一定不得抑郁症,不过以下措施可能会有帮助:
(1)采取措施控制自己的压力,增加自己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2)常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联系,特别是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寻求帮助;
(3)发现抑郁症状及时寻求治疗,防止抑郁症状的恶化;
(4)如果确诊抑郁症,考虑长期的维持治疗,防止抑郁症状的复发。
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1)某些人格特质,如低自尊,过于依赖,自我批评或悲观
(2)创伤或过大压力事件,如身体或性虐待,亲人的死亡或丧失,困难的关系或财务问题
(3)其他精神疾病的历史,如焦虑症,进食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
(4)滥用酒精或娱乐性毒品
(5)严重或慢性疾病,包括癌症,中风,慢性疼痛或心脏病
===============================
我现在回忆,她身前曾多次跟我提到过说自己不开心,她曾经让我每天给用短信给她发笑话短信,来让自己开心,但是有时候她又显得特别热爱生活,热情满满。
而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大学生,什么都不懂,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抑郁症,也从来没有想过她可能得了抑郁症,所以她跳楼在外人看来完全没有原因,完全没有征兆,2011年那个年代,小县城里的人们知道了解抑郁症的并不多。
我想她的抑郁症应该更多的来自于遗传因素,她的生活顺风顺水没有任何不顺。知乎上有一位妈妈提问说:女儿自杀了,该怎么办呢?(问题描述中讲述了女儿因为抑郁症而自杀)
有一位朋友回复她说:您的女儿是病逝的。请不要用“自杀”这个字眼折磨自己了。
挺有道理的,因抑郁症而病逝,这个解释似乎挺合理的,想清楚了,心理的负担就小了很多,也不再那么容易做噩梦了。
参考文献:
【1】"Depression".NIMH. May 2016.Archivedfrom the original on 5 August 2016. Retrieved31 July2016.
【2】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 Arl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pp. 160–168
【3】Patton LL (2015).The ADA Practical Guide to Patients with Medical Conditions(2 ed.). John Wiley & Sons. p. 339.
【4】Siu AL, Bibbins-Domingo K, Grossman DC, Baumann LC, Davidson KW, Ebell M, García FA, Gillman M, Herzstein J, Kemper AR, Krist AH, Kurth AE, Owens DK, Phillips WR, Phipps MG, Pignone MP (January 2016). "Screening for Depression in Adult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JAMA.315(4): 380–7.
【5】Richards CS, O'Hara MW (2014).The Oxford Handbook of Depression and Comorbid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254.
【6】Lynch VA, Duval JB (2010).Forensic Nursing Science.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p. 453.
【7】Christine Heim; D. Jeffrey Newport; Tanja Mletzko; Andrew H. Miller; Charles B. Nemeroff (July 2008)."The link between childhood trauma and depression: Insights from HPA axis studies in humans".Psychoneuroendocrinology.33(6): 693–710.
【8】Lindert J, von Ehrenstein OS, Grashow R, Gal G, Braehler E, Weisskopf MG (April 2014). "Sexual and physical abuse in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ver the life cours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Int J Public Health.59(2): 359–72.
【9】Plöderl, M; Tremblay, P (2015). "Mental health of sexual minorities. A systematic review".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 (Abingdon, England).27(5): 367–85.
【10】 http://www.dbsalliance.org/site/PageServeragename=education_statistics_de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