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言语道断,道是无漏的,语言表达的道肯定有漏,所以大家不要执著这个漏,以下分享如果有那么一点对大家有启发,就太好了,如果没有,就当大家做个功德:给我一个梳理的机会。
【最近对自己说的话】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或是一部大戏(量子力学是个验证),从现实来说,每个人百年后,这个世界能看到的我们都会消失无迹,不得不承认这一生只是一段路程。既然是演戏,每个人就都有自己的剧本,每部剧里都有所谓的好人坏人,聪明人愚蠢的人(这是一定有的,因为没有所谓的坏就没有好,没有所谓的愚蠢就没有聪明...),每个人也都有既定的剧情,而对于看戏的人来说,演好人演坏人的演员有区别吗?显然没有。就像一个森林,有老虎狮子,同样有蟑螂老鼠,缺了谁系统都不完整,没有谁好谁坏,也没有谁更重要。不过都是拿着自己的剧本在演。只是入戏太深就回不到现实世界了(永世轮回)
【接下来思考】
思考一 如何跳出剧本,自主设计剧情? 知道剧情自运转的规律(业力因果),知道跳出剧本的路径:打破初始设置(凡夫心的初始设置就是贪嗔痴慢疑,去嗔痴慢疑就是打破初始设置,让自运转瓦解)
思考二 如何才能去贪嗔痴慢疑? 不断闻思正见,见空性(认识到人生如戏),有看戏的角度(观察修),然后入戏与惯性(贪嗔痴慢疑)博弈(安住修),跳出自运转系统(轮回),瓦解初始设置(解脱)。
思考三 有了看戏的角度,戏中的一切还有意义吗?这场戏该怎么继续演?(见空性后怎么办) 意义就是尽情体验剧中喜怒哀乐,通过喜怒哀乐看到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光有喜乐是很难看到的,所以怒哀必不可少),逐渐去除。同时入戏提升演技,用不同的路径影响更多人跳出初始设置(轮回)。
【有看戏角度对于学法的影响】
用神秀大师和慧能大师的两段话来说: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以前的认知:慧能大师境界更高,悟到了真谛,这一认知导致自己平时学习的时候,不在意任何形式,觉得自己心的状态最重要,心境界高了,自然就能做到,不需要刻意做任何事(以前以为这段话是真理: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但有了看戏的视角,我看到了自己的分别心、傲慢心,世间人事都是一(随业流转)不是二,没有对错、高低之分,更何况法?对于凡夫,没有时时勤拂拭,哪会有一天知道本来无一物,见到本来无一物,但一阵风吹来又有尘埃了,还是需要时时勤拂拭(安住修)。我需要做的是在众多拂拭尘埃的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像以前对于形式有不懈的心里。同时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学习的态度和结果也是修行的检验。
【对于生活的影响——借假修真】
用两个实际事情来说:
1、有一个总愿意聊东家长西家短,比房、比车、比孩子的朋友,以前特别不喜欢,不愿意多说一句话,心里充满了鄙视和厌恶。有了看戏的角度后,知道那是她的剧本、人设,她只是在尽情的演绎,和我在没有看戏角度前没有任何区别,没有对错好坏,只是按剧情走(业力自运转)。而和她的互动,于我的意义是,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嗔心、傲慢心(觉得她境界不如我高),其实她就是一面照见我内心的镜子。认识到这,不喜欢、不舒服好像瞬间消失了,也打破了之前的剧情发展:不想再和她聊什么,能少打交道就少打交道……新的剧情是:思考我怎么才能去掉嗔心、傲慢心(更加主动去学习),和怎么才能入戏和她和谐相处。甚至通过相处,有一天也能影响她有看戏角度(见空性)
以上是不天天一起的朋友,而且本来也是有认可的基础,所以心念一转,困扰马上就瓦解了,最难的还是天天在一起的家人,时时都会挑战认知的安住力。
接下来说第二件事情
2、和我对象的一个相处场景:本来心情挺好,想晚上给他多炒几个菜。于是发微信,我:晚上几点到家?回:要我干啥直说!我:没事!按惯性的剧情发展:充满怨气的把饭做完,回来摆个脸色,他觉得莫名其妙,我越想越生气。心里开始各种念头纷飞:凭什么总是我给你做饭?都工作,我挣钱又不比你少,孩子、家务也都是我管,这么多年我用着你啥了,真是瞎眼了,找这么个玩意……有了看戏的角度后,剧情就变成了这样的:我心想,演戏嘛,就是要体验喜怒哀乐,从中看见自己的问题。感谢他陪我演了这个对手戏,让我感受了:把我好心当驴肝肺,以及妄加猜测我的怒和哀。而这个过程于我的意义就是怒和哀的情绪,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贪心和痴心:期待付出就有回报,付出都是讲条件的。照见这个之后,这两个情绪衍生的巨大负能量剧情没有了。持续的剧情是:还得继续学习,提升安住力,同时提升入戏的演技,比如开始的沟通,为什么会出现非预期的反应?这不就是我入世的道行需要提升嘛,我可以说:亲爱的,今天几点到家?给你炒几个菜怕凉了。
【最后总结】人生这场大戏,既要有看戏的视角,又要有入戏的演技,借假修真就是这一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