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省(51)20220731
孩子带来了一个话题,“老师,我们今天又爬山了,一直爬到山顶,我好累啊,腿疼得都快受不了了,我明天真不想再爬山了”。
我问,“那你和妈妈商量明天的安排了吗?”
孩子:“还没有,她肯定不同意。”
我:“那你猜猜看,妈妈不同意的理由可能是什么呢?”
孩子:“她可能会说,坚持就是胜利。你要有毅力。”
我:“那你准备怎么和妈妈谈呢?”
孩子:“我也不知道”。
我:“那……,要不,咱们先聊点你知道的?”
孩子同意。
我:“你能不能先给我讲讲,你今天是怎么让自己在腿疼的情况下,也成功登上山顶的呀?”
孩子:“师傅要求的呀。”
我:“哦?那,明天如果师傅也要求登顶,你会不会比今天做得轻松一些呢?今天有哪些经验可以给明天用呢?”
孩子想了想说,“坚持”。其他的不知道。
我:“你今天注意了吗,登顶总共有多少台阶?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路上有几个标志性的地方?”
孩子都说,没有。
我:“假设哈,明天师傅又给你定了一个大目标,是登顶。你如果能把这个大目标拆分成十个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完成后,你都给自己一个奖励,会怎样?”
孩子的声调提高了两度,说,“那我就会很开心啊!完成小目标就是会很开心的。”
我:“是啊。你是有经验的。你注意过没有,当你实现了小目标给自己奖励之后,你的能力会变强?”
孩子,“对。那我明天要给自己定小目标。”
我:“好办法!定小目标还有一个好处,当你特别累的时候,如果你知道你已经完成了八个小目标,只剩下最后两个小目标的时候,你是不是就比较容易坚持?”
孩子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我还以为只能靠毅力呢。”
我:“毅力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又有方法,又有毅力,会不会更容易坚持?会不会更容易成功?会不会成功得更轻松?”
孩子如释重负,高兴地说,“那肯定会啊!我明天就试试”。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找到家长说,我不想干啥了。通常是因为孩子遇到困难了,他暂时没方法,他希望家长理解他的困境,并给予指导!
如果这时候,家长只会讲大道理,只会批评孩子,只会表达反对……那么孩子就会发现,你帮不了我!和你说也没用。等到实在撑不住了,他就直接用行动把“不想干”变成“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