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谱写的自由篇章——评《自由的夜行》
豆瓣作者:果子林001
个性签名:书评人。乐阅读。好书约评请豆邮。
很长的时间里,提起史铁生,我们知道这是位知名的作家,著有《我与铁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而且是位身残志坚,与疾病顽强抗争,百折不挠的作家。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作为精神榜样的价值远远超过他的文字。他生来就是残疾的吗?当遭遇疾病时,他一直意志很坚定的吗?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疾病呢?一连串的好奇,在今天从《自由的夜行》里可以窥见一角。
史铁生的《自由的夜行》是散文集,带着思辩的哲学色彩以自己的生平体悟谈生命,谈信仰,谈生活,谈佛和基督,谈活着的意义。为什么取名《自由的夜行》?于其中一篇《意义是一种病》可以找到答案:“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听所有的梦者诉说,看所有放弃了尘世角色的游魂在夜的天空和旷野中揭开另一种戏剧”,“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躯体被缚束,唯有思想自由,如同夜行,自由来去。有一篇文章写墙,也映证了这种夜行。
《墙下短记》写与墙的对话,大多数是自问自答自思自悟,也有点面壁沉思的意味。文中说,“直到有一天我又跟那墙说话,才听出那夜箫声是唱着‘接受’,接受天命的限制。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哭和喊都是要逃离它。怒和骂都是要逃离它,恭维和跪拜还是想逃离它。”从反抗,不接受到宽恕和接受,看起来像是认命了,软弱了,其实是知晓生命之重,开始勇敢承担命运给与的种种考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面壁反思,看起来颇像现代禅修中的打座雅事,可对生病之人这却是难以忍受的衙役,是不得已的苦涩。史铁生从这种不得已的反复磋磨中悟到“接受”二字,简单却内涵深刻。人生两件事,一是放下,二是接受。换种说法,也不过是从来处来,往去处去。不执着,不着相,不自寻烦恼,不过随遇而安。史铁生用自己的经历,平平实实地讲出这个朴素的人生道理。他读佛经,读基督教义,从中收获开解精神的妙方,自救,也以自己的故事启发更多后来者。史铁生将之称为,渡涉苦难之后,领受信心的恩惠。在剖析自我,明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之后,史铁生坦然了,心自由了,人也自在了。
史铁生的妻子陈希米在怀念散文集《让‘死’活下去》中坦然地说,“我爱你,以我童年的信仰。”她说给他听,后来发现他把这句话写进了文章。她一点也不意外,“这样的话他一定听过就忘不了,情种都是这个样子。情种,就是打小就信仰爱情。”在希米眼里,史铁生是个信仰爱情的情种:感情丰富,深情,长情,痴情。从史铁生《自由的夜行》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史铁生“情”的所在:回忆往事,有对母亲,对少年自己的反思,也有对一路行来朋友的感恩,也以文字回应着希米的信仰,“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希米,希米 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你来了白昼才看破樊篱。”
史铁生曾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因为48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早已将生病视为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历”,最终坦言“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读史铁生的文字,内心常常被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打动。在疾病面前,人类的力量如此渺小,可是在生命的体悟,磨砺,还有人间真情的包容和呵护下,在疾病面前永不妥协,永不低头的意志触动人心。
开始是母亲,后来是朋友,再后来是妻子,不断生病的史铁生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少年时突然发病,自己不配合,不理解,消积对抗;而母亲暗暗怀泪,小心翼翼的照看,甚至种下希望的合欢树。多年后反思,史铁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细致地剖析自己的种种心路历程,如何从那段不堪回首的泥沼中一点点拔出来。有对母亲的怀念,更多是一种愧疚。在母亲去逝七年后,回忆生病之初的种种辛凉往事时说,“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了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宽恕生命的不完美”)。史铁生已离我们而去,一定是老天爷看他太苦了,已完成了他的使命,于是就召他回去了。人虽远去,但精神长青,他对生命的哲思与感悟也将永远激励鼓舞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