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常里寻有常。
大雪将天地连在一起,茂密的森林被鄂温克族迁移的队伍分隔开,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只驯鹿,驮着玛鲁神和火种,火中聚着阳光和月光,留在身后的是大大小小的脚印和树上印记。或者是在迎风坡上坐着一位满脸褶褶皱的老妇人,她穿着一条由不同颜色的布拼接成的,这些布被风吹暗淡了颜色,风也被她看老了。旁边是个一直低头干活的年轻人。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期间,晚上躺在床上酝酿睡觉的时候,脑子里就会浮现出这两幅画面。尽管画面都是由之前看过的电影或者视频里的元素拼凑而成,但结合白日所看的文字又显得很真实。这种环境对我来说是新奇的,却也是艰苦的,在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壮阔与苍凉之余,我很难想象要如何在这里生活下去。但这里是鄂温克族肉体和灵魂栖局的地方。他们热爱着这片土地,敬畏并呵护着山河树木。如果你的生活中遇到遗憾、离开、死亡。它们让你久久
不能释怀,你可以试着读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它的开篇就让你着迷“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然后手不释卷,读完深深呼出一口气,反复思索,新断内心的纠缠。
这本书初读起来的感觉像极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复杂的人物关系,古老的民族部落,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敬畏自然,人性坦白,不断上演的死亡与新生读到后来发现两本书都是描荸一个家族多代人的发展与落幕,静静地开始,热烈地发展,安静地结束。
作者那像散文一祥的行文风格,交待死亡没有捕垫和渲染,非常自然直白容易接受。其实正是如此啊,人生大半遭遇都是不期而遇,大多意外与晦暗的明天没有预兆和暗示,它说来就来了,赤裸裸摆在你面前,就是这样了,你看着办吧。能怎样?只好让心变得更加强大,一切压不垮你的终将成为你的铠甲!他们可能是鄂温克族也可能是鄂伦春族,也可能是任何一个被现代文明冲击走向消失的古老部落文明。他们的生活简单,就是解决温饱和繁衍后代。在书中他们的部落最小单位叫“乌力楞”,逐水草而居的移动房屋叫“希楞柱”(后来政府建的林中聚居区房屋叫木刻楞),仓库叫“靠老宝”,父亲叫“阿玛”,母亲叫“额尼”,信仰的神叫“玛鲁神”,神封的驯鹿首领叫“玛鲁王”,神选中的部族守护者叫“萨满”。他们敬畏自然,信仰神灵,也,敬畏生命。
严肃对待生死,成年人死后选择“风葬”,未成年死亡后尸体装进白口袋放到山体阳坡,上吊死亡和吊死的树一起火葬;生孩子要建专门的产房“亚塔珠”。风、水、树、星辰、月亮、太阳、圳鹿、白桦树、苔藓、蘑菇、露珠…自然界万物有灵;他们顺应自然而迁徙,默默守护生态平衡;他们传承千百年流传的火种,古老但青春活波。他们小心翼翼守护文明,却力不从心,时代洪流如贝尔茨河江水滔滔而下。
正是因为有信仰和敬畏之心,他们没有律法、医院、冗杂的组织机构,只有酋长、忌讳、善良、萨满、柔软的内心和高度的自觉,彼此高度信任,生活井然有序,他们才配成为大自然的主人。所谓文明的现代人,准堪此任。在这个故事里死亡与新生交菩上演。当讲述者“我”的弟媳妮浩成为萨满,每当她救活一个人,她就会失去一个孩子连同腹中胎儿,她失去了四个自己的孩子,尽管心在泣血,但是萨满的使命使得她救人的心从未动摇。她失去的孩子也许化成了光、化成了鸟、化成了是崖上的黑柳树,生命轮转,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我"所在的小族落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代代有序地生活着。他们在这里繁衍、觅食、死亡,在希楞柱旁吃肉跳舞,从太阳红着脸升起到黄着脸落下。他们也在这里干涸了眼泪,尽管身处之地已是如此无常,命运仍然没有放过他们。
尼都萨满和林克是兄弟却也是情敌,达玛拉无疑深爱着林克,但是她也多么渴望族人接受穿上羽毛裙子的她;伊芙琳用了快一生与心里的执念斗争,刻薄地对待着身边的人,终究还是在吹完最后一口至善的气后离去;“我”因为饥饿和战火先后与拉吉达和瓦加罗相遇,在风中相爱,也不得不在这片冰雪中与他们永远的分离;玛利亚用尽了所有的恶意来对待小达西与杰芙琳娜执意的婚事,却也是紧握着杰芙琳娜的手哀哀地死去,泥浩萨满每救活一个人的性命都会失去一个自己的孩子,可她又不忍看着别人的孩子受罪,一次又一次穿上神袍跳着大神……面对这些无常,他们坦然接受或是早已习惯。他们所相信的都是美好的,生离死别也都是命运的安排。
然而最大的无常,还是慢慢消失的密林和驯鹿。现代工业文明的进步侵蚀着森林,也侵蚀着森林中鄂温克族的生存状态。族人或随着风随着土离去,或纷纷下山搬进曾经口中的"坟墓",但无论哪种都是永远离开了这片森林。最后披月踏雪跑回来的驯鹿,也没有带回鄂温克族曾经的轨迹。只剩下我讲着百年的沧桑故事,只剩下安草儿低头默默地干着活。
迟子建的文字细腻敦实,比喻新奇瑰丽,讲述不温不火,像是一首挽歌,但又幸而不幸、悲而不辈。与鄂温克族已经每一个族人的命运相比,我们的生活算得上平稳;但我看到每一次生离死别、命运无常时,又总会想起自己生活中的困塞。在面对再无法改变的事情,是否可以又该如何放下心中的执念?面对自己爱而不得、得却不爱,该如何消解?面对自我的牺牲和他人的成全,该如何抉择?面对一次次与心相悖的无常,又该如何坦然?……这都像是人生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但总归世界是落于有常,我们要学会在无常中寻有常。
书中说,故事总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总有一些看起来跟你有关的人在你的记忆里不知所踪,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
人生种种,皆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