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综合课程背景下数学游戏整合课程研讨会》,听取了台湾名师王圣昌老师和陈洪杰老师的课堂和讲座,至今心潮澎湃。
在“展开与重叠”课堂中,王圣昌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能让我思考其用意。听完王老师的课,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年级正在共读的书——佐藤学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书指出世界各地学校的课堂正在发生宁静的革命,就是要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读了这本书,我对书中提到的“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理解得并不透彻,但是听完王老师的这堂课后,豁然发现王老师的这堂课正是一个完美的“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的体现:
(1)在上课前,王老师就和孩子们说了几个要求,其中的一条就是在老师或者同学说话的时候不能举手、讲话,并让大家思考其中的原因,让孩子们意识到当你举手的时候,你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听不到的发言人的讲话,给孩子建立了很好的倾听规则。并且规定了“1号坐姿,面向老师”的课堂口令,让孩子能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倾听的状态。
(2)课堂活动中都是以小组进行,王老师在设置小组任务时,都是以在较为紧张的时间内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为原则,这就使得小组内每个人都无法闲置下来,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并促进了小组成员之内的互相协作,促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共同体。
(3)在课堂开始时,王老师注意到了一个同学不参与小组讨论,并询问他原因,他不想说时,王老师并未深究,只是鼓励他旁边的同学,要关注他的行为,并给与一些引导,促进了共同体之间的联系。
(4)在课堂活动中,王老师设计了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的加分环节。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刚才的那个同学说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激励着孩子用心倾听别人的发言。
(5)当一个高层次的学生解答一个较难的题目时,显然有一部分同学是听不懂的,王老师鼓励不会的同学不断的发问,让学生不断地给与解答。只是,高层次的学生思维太活跃,解答地太草率,王老师及时地指出需要在关键的地方放慢并详细解释。这样很好地形成了“学生讲学生听”的倾听模式。
(6)当一个同学回答完问题,王老师不光会问“听得懂的同学请举手”,还会问“有质疑的同学请举手”并给与加分。这又促进了学生之间互相倾听与对话的学习。
这是一个数学游戏课堂,一开始王老师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甚至是观众都能感觉出一丝丝压力,但是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学生却很舒适,并很能放得开。后来在王老师课后的讲座中,才领悟到真谛,对于数学游戏课堂,一开始严肃,不透漏游戏的信息,是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较低的兴奋度,以防老师在课堂上无法控制局面,学生们会在后期游戏过程中提高热情的。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上课做游戏时的尴尬局面,现在终于知道了原因。
下午,陈洪杰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很多好玩的数学游戏,我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了丰富的收获,自己对于数学游戏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在课堂中设计的游戏,总是有些生硬,而且很容易被孩子们识破,今天听完陈老师的讲座,发现数学游戏是那么宽广,有些连老师都不是那么好辨别,又有了一些启发:
(1)视觉错觉类游戏。
通过各种视觉错觉,引起孩子对自己眼睛观察到的东西产生质疑,引发兴趣。比如,贾斯特罗错觉可以在测量的数学知识应用,谢泼德桌面可以在面积比较的数学知识应用,不一样的三角形可以在比与比例的数学知识应用。
(2)心有灵犀类游戏。
让孩子事先在众多选项中做好选择,教师借助教具询问几个问题,确定孩子心中的选项。比如,利用卡片的遮挡与显露,在二分法,分数进行应用。
(3)多变的教具类游戏。
通过教具形式的变化,勾起孩子们的兴趣,比如无线翻转贺卡,减压魔方,这些可以应用在24点、口算练习等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自己动手制作翻转教具。
(4)规律探索游戏。
让学生随机选择数据,发现不变的量,进而思考规律,并进行规律探索。比如利用月历中的4×4方阵,或者富兰克林魔方阵进行游戏设置,也可以理解代数的意义。
孩子爱玩,好奇是天性,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进行数学游戏课程整合,让孩子能够在“玩中学”,在“学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