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明天 。
昨天。
天象阴郁,气温微冷。图书馆第五层的说话声渐渐隐去,徒留键盘打字的声音低声孤吟着。
我游荡在满是书籍的架道中,我不知道精神的粮食到底该是什么,我的灵魂充斥着劳累的气味,好似没有任何人的语言可以令我精力复回,可以洗涤我灵魂上的劳累气味。贤者的话语令我感到道德的瑕疵,圣者的话使我灵魂感到压抑,至人的话我或许没有听过。
有人说,一个人想得过多就会心累,一个人学的过多就会智累,一个人做的过多就会体累。但不管我们是那里累,只要我们好好吃一顿,好好睡一觉,所有的累,所有的心结都会散去。
我想,人是物质的,身是,心也是,只要我们给物赋予能量(物质)那么一切乏累都会消失殆尽,即便有痕迹,那么这些痕迹最后野都会成为我们今后的境界。当一个人的灵魂感到劳累的时候,或许无关精神,只是我们该睡觉和吃饭了。
放下思想,戴上耳机。一个人听着歌,体味着旋律的韵意,回忆着附和自己经历的生活,瞬间感到了情怀的所在,然后,一个人莫名其妙的微微一笑。
轻轻放下书本,关闭灯光,仰靠在背椅上,播放着一首肖邦的小夜曲,静静听着虫鸣和音乐的合奏,轻闭着眼,感受着月光里的黑夜,心和神都融入在月夜虫鸣的四维空间里,不沾染一丝无关此间意境的咋想。
我想,人间快乐之事,此可为其一也。
今天。
阴雨连绵,雾气难散。校园的小道坑坑洼洼,泥泞沾鞋,有乡间小道的味道;虽有些许不喜,却甚感亲切。
看着拥挤过往的人流,我知道上天给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就如同我们每个人从教师到宿舍的足迹线,那些我们身旁的路人就是我们生命里的过客,那些我沾染我们鞋的泥和路就是我们的不可回避的宿命。
那些陌生的面孔在我们的记忆里只会出现仅有的一刹那,或许还会遇到第二次,但风景不一样,心境亦不一样,记忆也不会一样,新的相遇只会是新的记忆。
人生如路,你我为尘。
明天。
气象安静,夜是初夜,书是旧书。
书海,没有人的书海,一切都那么静。城市,满是人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的吵。
怀念晚上八点就睡的呼噜呼噜作响的时光,那时候,我的梦里满是下河捉鱼,上树掏鸟窝的情节。如今,心灵漫行在没有人的书海,身体立于嘈杂的城市。图书馆书页翻翻作响,情侣耳语唧唧,我没有听到思考的声音,我没有嗅到灵魂的香味,我好似只闻到一股书籍潮湿发霉的腐味。
一个人的修行,一个人的道路,一个人的人生,一个人的生命,一个人的世界,道路漫漫,杂声无量,守得己心,方为至人。
我的生活总是在重复昨天、今天、明天的动作,并没有什么新的经历使我感到新奇,好似勘破红尘,却又生在红尘,活在红尘,做着和大部分人相同的行为。我们的惰性在我们的玩乐中肆意滋长,我们逐渐失去了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了,或许这便是灵魂迷失自己的开始吧,直到最后的沉沦和死亡。生命看似非常奇特,但从物质层面解剖来看却又显得那么程式化,我们为我们的需求而劳动,我们所有人都基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活着,这就好比基本我们所有人都是为活着而活着,我们一开始并没有知道活着的含义,我们受生活和社会形式的支配走到了我们在社会中现在的位置。在活着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过着程式化和社会目的性的生活,只有在闲暇的时间我们才能偶尔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在活着和奋斗,在家庭里我们为我们的角色而活着,在社会我们为我们的生计而活着。在很大的一部分时间里我们都是在为身体而活着,在一小部分时间里我们为我们的灵魂而活着。就这样我们的人生行进到了此刻,我们变成了现在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