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最初只是人类用来果腹。随着时代变迁,种类日益丰富,才有了专职的庖厨、食客,衍生出灿烂的饮食文化。如要一一论述,实在不是我这支笨拙的笔可以描述得清的,就简单略陈一二。
食材是基础,新鲜为要。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蔬菜瓜果等均可成为食材。最初,螃蟹要不是跑到大禹的酒壶里成为醉蟹,估计也没人敢吃。鲁迅先生曾言,蜘蛛也曾有人吃过,只不过不好吃,就没有人吃了。据称,最生猛的还是中国的广州人,长腿的除了凳子以外,其他样样都吃。
高端食材一般昂贵,很少能上大众餐桌。电影《满汉全席》中的三道菜:熊掌、象拔、猴脑,想吃也很少有餐厅敢公开卖。我曾经吃过熊肉、鳄鱼肉、河豚、马肉,权当另外一种安慰吧。
料理要想好吃,必须独具“匠心”。日本有家点心店,每天只卖150个羊羹,即栗子等制成的甜点。因为受时间、炊具大小、精力等限制,这么多数量能够保持口味的最佳。所以,百年来雷打不动,成为百年老店。国内有些饭店,只能点多少价位的菜,不能直接点菜,这就给厨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厨师可以合理利用现有食材烧出自己擅长的菜品,新鲜、好吃,何乐而不为?开饭店如果菜不好吃,就等着关门吧。当厨师如果烧不出好菜,也只能尽早改行为好。
菜品的名称,也确实有很多博君一笑之处。佛跳墙,顾名思义,好吃得连佛都要跳过墙;小面,面虽小,料多实在,重口味将苏州、无锡清淡口味的面都快挤掉了;猛龙过江,就是一碗汤,汤里一根大葱;火焰山下大雪,就是西红柿撒白糖。二十四桥明月夜,就是一块火腿挖了二十四个孔,填入豆腐。
菜,也需要不断创新。牛排用啤酒烹制,味道会好很多;棒冰,如果裹上一层面粉,也可以油炸;茶叶炒豆瓣这事,我也干过。
吃菜,要看心态。随和的人,什么菜都可以入口。吃惯山珍海味者,见到大鱼大肉就难以下箸。有人打死不吃路边摊,有人打死也要进大饭店。
一人独居时,曾最喜欢煮面,因为荤素汤都有了,比较简单。偶尔我也会炒个“黄埔蛋”,几个鸡蛋加入酱油、醋、葱花搅拌,小火清炒,味道还不错。
乱扯了这么多,请允许返璞归真一下,其实食物中最养胃的,还是一碗淡水清粥,撒点肉松,准备点花生米或者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