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梅尔吉布森执导,经典的战争片力作。网上有过这样一句话说,如果你今年只想再进一次电影院,就看这部影片吧!
纵观影片,可以比较清晰的发现影片由相对独立的三个片段组成。第一片段是老家生活,主要讲述道斯追逐爱情的故事,有点美国老电影的叙事感觉。这部分的叙事没有更多精彩之处,爱情戏比较平淡,用电影中道斯女友的一句话去评价比较贴切“你应该去学习下如何和女孩搭讪聊天”。第二片段是军营生活,主要讲述道斯在军营中的种种坎坷。道斯和战友在思想行为上的冲突对撞为后续的表现做好了铺垫。同时,与一些美国电影中表现美军生活训练的场景一样,中间还穿插了一些美式幽默,笑点不多,过渡顺利。第三片段是战争场景,是本片的重头戏,也是本片可以成为经典的最主要原因。战争场面的刻画细腻深刻,有大场面的厮杀,更有很多的特写镜头,子弹穿颅而过,弹片划破皮肉,伤口鲜血直流,尸体狰狞恐惧,每个场景都会让人屏住呼吸,心跳加快。对于影片的具体细节和内容简单就说这么多,不再做过多阐述,接下来说一些观影感受。
影片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信仰。首先通过新兵训练营进行了初步诠释和铺垫。为了信仰,道斯坚决不拿步枪,哪怕被长官威胁训斥、被战友嘲讽痛殴、甚至差点被军事法庭判刑,他一直不改初心,坚持信仰,在战友们的不解中来到了战场上。接下来的战争片段则是对信仰全面深刻的演绎和诠释,当美军在日军疯狂的反扑之下撤下悬崖时,道斯便开始了艰辛又悲壮的救援行动。一天一夜,孤身一人,在大量日军的枪林弹雨中,在精力体力到达极限的情况之下,凭一己之力,救出七十多名伤兵。而支撑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就是那份坚定的信仰,救人。每次,当他救完一个人之后,他口中总会默念一句,上帝,让我再救一个吧!全剧的张力迅速膨胀,情感急剧升华,把信仰的力量刻画叙述的淋漓尽致。
而影片中,战友们对道斯的信仰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冷嘲热讽,到后来的慢慢接受、不再强求,一直到最后的感动敬佩、大受鼓舞,一步步铺开,一层层构设。以道斯身边人员思想上的巨大转变,将信仰的巨大力量和深刻内涵叙述塑造的更加丰满立体。全剧的情感释放,在道斯纵身一跃跳下悬崖的那一刻达到高潮和顶峰,一个,两个,一群战友迅速抬起枪头,向悬崖上的日军猛烈射击,他们急不可耐的射击也许是出于军人的本能或者对日军的恨,但我想,那一刻,大家想的最多恐怕还是,我们要尽快干掉悬崖上那些日军,快,再快,多一秒干掉他们,道斯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那一刻,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道斯活着回来了,那些战友如此强烈又急切地的盼望道斯能活下来!
整个影片虽然紧紧围绕信仰这个主题展开,但影片更多颂扬的只是信仰本身,而对信仰的具体内容(例如,主人公道斯信仰的宗教,其他战友信仰的为国战斗,日军信仰的效忠天皇,等等)只进行了点到为止的淡化处理,并未过多加以外延。道斯获救后,他的连长说,虽然我们大家都不理解你的信仰,但我们都知道你的信仰有多坚定。这或许才是影片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我们并不关注或在乎你的信仰是什么,但我们十分钦佩你对信仰的那份忠诚和执着。这与很多影视作品大力挖掘或宣传信仰的内容或根源相去甚远,他并不歌颂哪个宗教,哪种思想,他只是深刻的展示出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而这正是影片的高明之处。
这部影片对战争场面的表现十分惨烈、比较真实。为什么说比较真实,我虽然没上过战场,但我知道战争只会比电影更残酷。影片中,血肉横飞,脑浆迸裂,尸横遍野,残肢断臂的镜头和场面比比皆是,够血腥,够暴力,够残忍!但每个人看完之后绝不会再认为战争像一些神剧宣扬的那样好玩刺激或者缠绵悱恻。影片中道斯父亲的角色阐释出,即使赢得了胜利,也并不会皆大欢喜,那些伤残死亡的战友,那些因为战争生发出的暴躁焦虑情绪,会像噩梦一般伴你一生,时时折磨你。导演正是通过这些残酷的战争场面警醒人们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这是影片的另一大高明之处,通过展现钢锯岭上的那场人间炼狱,让人们自己去感悟,去思考。
与梅尔吉布森此前导演的一部经典《勇敢的心》中所展现的个人英雄主义一样,这部影片也在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怀。但相较于《勇敢的心》宣扬的有点用力过猛,《血战钢锯岭》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宣扬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煽情,而是更真实、更易让人接受和认同。《勇敢的心》中,华莱士骑着骏马,身着铠甲,高举宝剑,高呼freedom,震撼地让人感觉他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而《血战钢锯岭》中,道斯孤身一人穿梭战场抢救伤员,甚至痛苦地向上帝祈祷,悲壮地让人感觉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从这点上说,导演的表现手法更为成熟老练。
暂且就先说这么多吧。总之,《血战钢锯岭》,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