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书时,触文生情,想起一些事情来。
很小的时候,狠着姐姐去知青们点玩,我总是眼馋的:眼馋她们有漂亮的衣服穿,眼馋她们有手风琴,唱我们没听过的歌、跳我们没见过的舞……当时我不知道什么叫气质,只觉得漂亮,洋气。更让我眼馋的是她们能吃上吃白白的大馍馍,村里给她们的优待,是我一年也吃不上几回的奢侈。
而我家,我和姐姐哥哥们穿着妈妈亲手种棉花防线织布做成的衣裤;农村的学校里没有正规的音乐课、体育课;主要的吃食只有地瓜面和高粱面的黑窝窝头,金黄的玉米面窝头也是就是我们最好的饭。有两年,小小的我因吃多了热性的高粱面窝头,晚上睡着觉经常鼻子口里流出血来。那时,我刚刚记事,只记得黑黑的夜里,父母手忙脚乱地帮我收拾,而我,每每困的睁不开眼皮,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心疼,多焦急。
当时的我什么也不懂,只是眼馋的看着知青们,看着他们成群结队地走过,青春靓丽的晃了我的眼。我没有看见她们流泪,也没有看见踏们手上的血泡,更不能体会她们内心的痛苦,以至于很久以后,我都是这么想的。甚至长大以后,每当看到电影、电视或书上说知青有多么多么苦,我的心里都是不平的:他们苦,有我们苦吗?他们吃的是白面馍,而我们吃的是黑黑的高粱窝窝;他们穿的是“洋布”,我们穿的是“土布”,甚至连“土布”也没得穿;他们坐过车进过城,而我们呢,我们多少年,甚至一辈子都呆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多少次,我都在心底里呐喊:谁,谁能为我们农村的孩子,为最底层的农民代言?谁来展现农村的艰难和困苦?我总觉得,谁再苦,也没有农民苦,谁再善良,也没有农民善良,谁的胸怀再宽广,也没有农民的胸怀宽广。
我的认识的女人当中,三姐是干活最多、最苦、最累的一个人。但是,三姐是怜悯、同情知青的,三姐是和知青们在经常在一起干活的。她说:知青嫩不容易,他们不是干力气活的人,手上脚上都磨起了泡,累得大哭。这在我少年,甚至青年的时候是无法产生共鸣的,直到有一天……
那天,我和姐姐们相聚在父母家里,一起包饺子时候,三姐说起她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的事,说自己每天在生产队里干活,工余时间还得起早贪黑挖野菜,拔草,拾柴火,纺线织布,说她上树摘榆钱从树上摔下来,老大一会儿没缓过气来……又你对我说:你看你多好,没吃过什么苦,还上班,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正在擀饺子皮的我不合时宜的说了一句:“那是你没赶上好时候,你要是和我们一样晚生十来年就不会这样累了。”三姐哭了,我慌了,急忙说好话哄她。
有时候我在想:姐姐们有她们的的苦,我有我自己的苦,没她们没干的活多,可我在上学的路上,我比别人受的苦都多。我的自卑有多深,有多难愈合,谁也无法体会。
年岁渐长,阅历日深,我才真正能体会到:我和姐姐,和知青们的苦是不一样的。我们各有各的苦。我们不是没有同情心、同理心,只是不能感同身受的体会,互不理解罢了。于是,我终于释然了。等岁月抚平了心头的伤痛,稀释了心里的苦酒,让结了痂的心获得了新生,这就是成长,无论长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