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990
昨天,看了央视的一档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每期介绍一本经典,将佶屈聱牙的古籍,用全新的形式演绎出来,让人们了解历史,传播悠久的中国文化,展现了强烈的文化自信。
第一期选择的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讲述了以秦朝博士伏生为代表的“护书人”传承、守护《尚书》的流转故事,和以“大禹治水定九州”“牧野之战”为代表的书中故事,展现了《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以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
节目以“戏剧+影视化”的鲜活形式,结合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舞台技术,展现千年历史中经典书籍的诞生源起和流转传承。
节目中,既有优秀话剧演员倪大红、吴樾、宋佳伦等演员的现场演绎,又有特邀嘉宾蒙曼等专家的适时点评,主持人撒贝宁穿越时空,与两千多年前的爱《书》、护《书》、传《书》之人伏生进行对话,让人震撼。
演员倪大红扮演的伏生,有时老泪纵横,有时沉默不语,有时蹒跚前行,有时拄杖眺望,一举手一投足间,尽显了一位千年前的百岁大儒生的风范,将典册里的人物演活了。
节目中专家介绍了“典”字的古代写法和含义。在古代,“典”字就是上面一个“册”字,下面一个“几”案的“几”字,合在一起,表示许多“册”的书放在几案上,是为“典”。“典”是标准、更是规范,它照亮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正如蒙曼老师所言:“典籍就像火把一样,照亮过去,更照亮未来。
最让观众肃然起敬的,是节目中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用生命诠释“薪火相传”的片段。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匿藏于壁中。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
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书》中思想和智慧的鼓舞,让华夏文明在微小个体上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从节目中得知“中国”这个词,在文献中,最早出现在《尚书》里,禹划九州是中国,尧舜禹汤文武、孔夫子、伏生是中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敦睦九族、协和万邦”是中国,有典籍,才有中国。
“两千多年后的人还读《书》吗?”“华夏何为一体?”“自古就是一体!”这些闪烁期间的金句般的对话,让观众获得启思,受益匪浅。
让中国典籍活起来,是这档节目的宗旨。“活”起来的典籍,果然别开生面。典籍里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需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让中国精神血脉延绵,让文化自信引领我们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