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个反派人物,不是一个好人。
我的认知水平很搞笑,历史人物,因为课本灌输的思想认知,很难扭转如今的判断。
我也为这个认知挠头苦恼。
现实里,我对任何人和事都能抱一个客观态度对待,知道善与恶之间有一个灰色空间,这个空间容纳了多数人,大奸大善之人毕竟是少数。
后来认知的历史人物,由于没有人提前给我预备人设,还能做出一点中肯评价,但是要让我评价曾国藩,我实在难以有好感。于是对于朋友崇拜阅读曾国藩我只有持不发言保持沉默态度。
曾国藩就是镇压农民起义十恶不赦的坏人,这观念牢固不破,我想改变也不行。
最近几年好多人开始读曾国藩的书,研究他的为人处世,据说伟人都曾读过,可是我就是不愿意读,偶尔看看朋友发的读后感,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把他推崇到圣人的地位有点过了,我这么自以为是的认为。
不过人这个动物都有盲从的本能,何况我对曾国藩有着抗拒又想了解的矛盾心里,见夸他赞美他的文章多了,就想着也看看吧。
不知道是我搜集的平台没有呢,还是上天看不惯我的人品,想让我改掉偏见这个臭毛病,第一个入我眼的是《曾国藩.儒雅的血性》———美国耶鲁大学博士黑尔。
这是黑尔的博士毕业论文,他称曾国藩为“远东的华盛顿”,评价高度,让我忍耐不住翻开书就读。
我好奇的是,这个美国人为了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在中国待了二十多年,就为了研究太平天国的覆灭?是为了彰显他的祖先强大?还是真的对中国文化有兴趣? 而文章题目明明是曾国藩。
读了几章我有点明白黑尔博士为何用二十年时间研究太平天国的覆灭历史。
黑尔博士认为曾国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一个可以与华盛顿相提并论的人物。
他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十九世纪破坏力最大的一场灾难,这场灾难是由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如果太平天国成功推翻清政府,那么中国将面临分裂与毁灭,当时世界列强对中国可是虎视眈眈。
清政府在摇摇欲坠里保持统一,曾国藩功不可没。
曾国藩组织地方武装力量,用他自身儒家文化修养得来的圣人之道,广揽异能人士,愣是以一个不通兵法的文官镇压了这场规模巨大的运动。
黑尔说,华盛顿创建了美利坚合众国,曾国藩把精忠精神奉献给不值得奉献的清政府,却是保障了国家领土完整,使腐败的清政府得以继续苟延残喘,让中国免造瓜分。
黑尔在序言就提到“本书致力于向世界展现这位具有献身精神的完人,这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潜力。”
说真的,这句话令我对国内学者很失望,他们传播了什么给国人?诗词?红学研究至深,刘姥姥都成了关注人物。而一个外国人用人生二十年时间研究中国文化,给研究出一个伟人来————远东的华盛顿。
关于这点我记得很清楚就是有关曾国藩“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一字之差的保命狡辩之词,当时老师用来解释语文文字的妙用,举这个例子我记得非常清楚。
现在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处世智慧,想想看,腐败官场想要建功立业,又要自保,何等艰难,曾国藩却是走出一条阳光大道,虽然这条大道是用鲜血铺就,但是这何尝不是他学识渊博的佐证,他留下在的历史功绩不应该抹杀。
在一个崇尚强盗文化的世界主流文化市场,曾国藩就被推倒了伟人行列。在崇尚中庸文化的国度,他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很少有人欣赏他的铁腕魄力。
我只看了这本书的序言和前两章,就忍不住想要去阅读有关曾国藩的书,想去了解这个心中贴着坏人标签多年的伟大人物。
在看之前我还是要发泄自己压抑多年的愤懑———课本灌输误我呀!
国人自有国人自己的判断,虽是如此,我还是对曾国藩难有好感,这就是初始教育的影响结果吧。
不过,我能打破不看曾国藩家书的初心,到现在抱着还是看看为好的心态,就是觉得,看看书总是有价值的不是?
近几年,有识之士开始注意到这位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开始研究他的为人处世之道。首当其冲就是曾国藩的家书还有其他的著作。
带有骨子里的文化传承,何况那场运动的意义也非常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孰好孰坏,站立角度不通,看问题的观点就不一样。而历史总是打着圆圈螺旋前行,好人坏人的演变好像是文字变化出来的魔术,让人一下子迷失方向,抓不住事情真相。
再读曾国藩,人们会得到不一样的启示。国外的人读曾国藩,得到的启示跟我们完全不一样,因为骨子里的东西实在难以改变,理解完全不一样。
强盗就是强盗,他们有了文化只会变得更狡猾,世界会越来越复杂,安全没有保障的人何去何从?
我们得到了什么?我觉得四处危机重重。
读曾国藩,从我自身看,只能得到一点微末的利用价值,仅此而已,人生格局摆在那里,注定自己不会走到高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来抒发爱国情怀。
我只想在这个还没有明朗起来的世界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寻找一丝属于自己的光明前行。
但愿有人能真正的理解透彻.能真正的吃透千年文化留下的宝贝东西。
这是我想了解曾国藩的初心———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