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文聪老师那里的收获之一:
假如有个人刚刚认识就管你借10万,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样,我和他不熟就好意思张嘴借钱。拒绝他你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假如有个好朋友同样找你借10万,她曾经帮了你很多,你很珍惜这份感情,但实在没有能力借给她,你会有压力,有负担有愧疚。同样一个事,为什么你会有不同的感觉。那是因为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感情,但你要明白的是,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是别人的事,做不做得到是自己的事,做不到之后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也是自己的事。如果自己做不到,分清各自的界限就好,我们不能决定别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但我们能够决定自己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的态度。该拒绝就明确的拒绝,否则是在拿别人的行为惩罚自己。突然意识到这和院长讲的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情绪里和不好的行为里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来自己还是对这句话理解的不够深入。
目前我拒绝时会有负担,害怕关系的破裂。其实像我现在这种黏黏糊糊的状态,给人希望,又做不到心甘情愿,反而会破坏关系,做了还不如不做。我没有必要因为别人对我提了什么样的要求而难受,如果自己愿意就开开心心去做好了,如果不愿意就明确拒绝,不要犹犹豫豫,给人希望又不想去做,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分不清楚,要保持界限。我要全然地对我自己做出的选择负责,明确我做这个选择没有付出感,不勉强,不期待,不后悔,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包括我基于这个选择而展开的行为和际遇。
拒绝别人时要干脆利落,不留幻想,答应别人时要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