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不是经常看书,其实一开口就能看出来。
李健,身为清华才子,身上有着真正的文化的气息,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读书人的素养。在采访中,他家中的书籍涉猎广,又有深度。在他的歌中,从来没有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内容。他说的话,也往往能给人启发性。
经常看书的人,比不看书的人拥有更强的延迟满足能力。
读书,一方面,大多数人的读书速度是比较慢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我们国家成年人的人均年阅读量,纸质书加上电子书一共不超过8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一本书至少需要一个礼拜。还有一些人,一个月也看不完一本书。
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书周期长,获得的反馈自然就慢,便很难坚持下去。另一方面,读书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如果你去看一个关于游戏出装攻略的视频的话,往往马上就能对自己的战术进行调整,几十分钟就有了明显的效果。
但读书不是这样,你get到了一些点,想要有效果,你必须要坚持去做。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的。而经常看书的人,却能够克服反馈慢的问题,愿意放弃其他能快速获得反馈的诱惑,先静下心拿起书,潜心等待反馈,这就体现了延迟满足能力。
经常看书的人,往往有着终身学习的意识。
很多人自从离开大学之后,几乎就没有读过什么书了。其实,不管你处于人生哪一个阶段,阅读都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我们学习的方式。
培根曾经总结过一段话:如果你熟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那你就不会轻易被那些伪古风、伪文艺的句子打动;如果你去读一些逻辑相关的书,你就能明白,很多煽动情绪的文章,都犯了典型的逻辑错误;如果你读一些哲学的话,你就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最坚信的价值观,就不会被那些鸡汤左右……
经常读书的人,因为有着终身学习的意识,他们的竞争能力也是很强的。
经常读书的人,往往有更强的包容心和同理心。
经常读书的人是这样的,他们因为读过很多书,每次读书都会沉浸到书中,和作者去对话。所以,也有着多元的价值观,能够去思考别人的诉求,能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看书只是一个动作,真正带来差异的,是在看书过程中产生的思考,是不同的思想带来的碰撞,是对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
珍惜那些在朋友圈分享读书的朋友吧,他们有着更强的延迟满足能力;他们有着终身学习的意识;他们还有着更强的包容心和同理心。
你想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读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