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里啡的跟着电影游美国的第1篇文章。
此刻的坐标 - 没有了小托马斯的绿衫军大本营。
写在30到来前,华丽丽地码字,上蹿下跳地意淫,想要分享身边丰富的灵魂,做个写故事且有故事的人。
如果只有24小时,让我带你游览波士顿,我会带你去哪?
1.
来美帝的前两年,忙碌盲目,在美帝中西部求学和讨生活。刚刚搬到芝加哥的那一年,带我的经理是个有着苏格兰血统的小个子,语速飞快,很多时候谈论工作的时候,我都在走神,思考他金色的老荷兰式的浓密胡子如何让他优雅地啃完一个午餐汉堡。那时的我完全分辨不出美语中不同口音的区别,尤其是芝加哥口音。直到13年因为小李子的一部《华尔街之狼》,一发不可收拾地迷恋上了马修·麦康纳和他的德州腔,而后这种迷恋又被《断背山》中希斯莱杰的怀俄明州农村口音不断拔高。现在基本上南部口音已经成了我心中骚气性感的第一代名词。
在众多可以从美国电影中一窥的美语口音中,波士顿口音一直是好莱坞各路明星调侃模仿不厌的前三甲之一。 众多电影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有波士顿口音加持的电影,2016年以前是马特达蒙和其好基友创作的《心灵捕手》,2016年以后是马特达蒙好基友的弟弟塑造的《海边的曼彻斯特》。然后有一部片子一直被我所忽略,直到这个夏天,在搬来波士顿整整一年之后,才意外地找来看。对,就是脏话满口,随意开种族、女性、政治的玩笑却莫名戳中泪点的《泰迪熊1》。
看完之后觉得超出预期太多。如果说人人都爱的马特达蒙的学生时期的作品是好莱坞的标准心灵鸡汤,塞斯则用他一贯的政治不正确的幽默感,用波士顿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和逃离现实出口的成长童话。
影片中随处可见的波士顿取景地也实则都是旅游打卡之圣地。
2.
下面就以影片故事线来一一说明为什么你应该在准备来波屯旅游之前,默默地看一下这部片子。
场景1:约翰和泰迪在剧院门口等待星战一的首映,约翰办成达斯,泰迪则办成尤达大师。
打卡站1: 萨默维尔剧院
老剧院改造的电影院,提供本地精酿啤酒和冰淇淋的约会圣地,主打怀旧和廉价票。画外音-去被校长爸爸收购并升级了硬件的剧院躺着追妹子并不流行。在美帝,青年们去老剧院,看一部文艺小众片或是比院线晚上映的平价电影,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方式。萨默维尔剧院建于1914年,坐落在戴维斯广场地铁站附近。除去放映部分院线电影和独立电影之外,它同时也举办各种演唱会,包括U2在09年的演唱会和波屯本地独立摇滚乐队DISPATCH出道时的前两场演唱会。
场景2:泰迪开车送快要迟到的约翰去上班,车子开过一座白色的斜拉桥。
打卡站2:扎金大桥
波士顿BIG DIG大隧道工程的一部分,为波屯新英格兰之保守英伦风(谜之没有天际线)贡献了一笔形象工程。自此这座斜拉桥成为电视传媒中波屯的一个代号。本地的逗比鸭子船DUCT TOUR导游一定会告诉你,这座桥的设计建造背景,斜拉桥的两个人字形混凝土桩,是为了和一河之隔的同样造型的邦克山纪念碑遥相呼应。但是他们一定不会告诉你,开车去市区上班的人们每天早晚高峰都会堵在这座桥上。想要迅速拉近和波士顿人民的距离吗?大家一起来吐槽在波屯开车的体验吧,可以开启源源不断的话匣哦。
场景3:约翰和泰迪去波士顿公园散步,遇到了泰迪的女粉丝要求合影。
打卡站3:波士顿公园
波士顿人将波士顿的绿地系统亲切地称呼为翡翠项链,整个夏天一直到秋天都能看到热衷与户外运动的波士顿人沿着翡翠项链慢跑或骑车的身影。这个1878年建成的绿道系统,和纽约闻名的中央公园一样,都由景观建筑师Frederick Law Olmsted所设计。波士顿公园的一个最受欢迎的景点是天鹅船。虽然听起来像是一个适合家庭游玩的儿童景点项目,有很多外地来的游客还是不能免俗地想要乘坐在很多电影场景中都出现的天鹅船。
场景4:约翰希望泰迪搬出公寓,给他和他女友独立的生活空间。谈话发生在一个巨型的水族箱前面。
打卡站4:新英格兰水族馆
这个有着四层楼高巨型水箱的新英格兰水族馆,拥有数以千计的异国水生动物。水箱周围建造了一个螺旋坡道。游客在不断往上行走的同时,在连续玻璃水箱面前,以一种动态的形式近距离地观赏海洋生物。每次路过哈佛草坪的时候,看到熙熙攘攘的带着孩童来美暑期游学的家长,我都会陷入迷思。地道的波士顿人喜欢在夏天带孩子出海去看鲸鱼,冬天在水族馆学习识别各种海洋生物。
场景5:约翰在诺拉琼斯的演唱会上唱了一首歌,试图赢回女友的心。
打卡站5:The Hatch Shell室外音乐厅
波士顿人来到The Hatch Shell观看波士顿管弦乐队的一年一度的国庆音乐会是一种传统,对于那些不介意拥挤和等待,有着户外热情的人们来说,这个免费的户外音乐场地是查尔斯河畔的一个隐藏的宝石。和那些带上帐篷露营等待苹果开售,抑或是黑色星期五去大卖场抢购家电的被广泛报道的消费热情相比,参与一次热闹的音乐盛会,才是贴近美国文化生活的一个起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