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还是读书?这个问题是学棋家长最纠结的问题之一,学到一定程度都会面临选择,我也不例外。我是一年级下学期从辛安渡小学转到江岸车辆厂子弟小学,初到这里的学习生活并不愉快,由于从小在农村长大,说话带着乡下口音,调皮的同学会学我说话,次数多了我也会反击,也许是自卑感,后来有差不多一年时间,在学校基本不讲话,就是埋头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学习围棋以后感觉学习更轻松了,逻辑分析能力提升很快,大局观加强了,抗挫折能力提高,特别是数学成绩突出。后来在学校获得很多奖项,有武汉市三好学生、少先队创造星称号、优秀少先队员,有一回学校开表彰大会,校长还请爸爸坐上主席台。到了六年级,班主任邱老师专程来家访,向我爸妈建议:以她的成绩读大学更好,不要再去下围棋了,她感觉围棋路比较窄,读大学出路会多。谢谢邱老师!真的是为学生的前途操碎了心。
1988年4月我正式接到湖北省围棋队集训的通知,这也意味着我要离开学校,全身心投入围棋训练中。爸妈有点犹豫,毕竟靠围棋能吃饭吗?古代棋手看得见的职业“棋待诏”,就是专门陪皇上下棋的,官职很高。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围棋划分到体育竞赛项目,棋手就有了运动员这个职业。如果去队里就是每月交6元伙食费,家里的负担会小些,另外正式进队就有编制,有工作了。爸妈想想最终还是决定让我去下围棋。
我当时开心不已,因为家里面的情况很不好,勤快的妈妈几年前病退后,在家里锁扣眼贴补家用,每天爸爸去服装厂拿二十件黑色呢子大衣回家,毛利每件能赚5毛钱,还要扣除针线成本。家里五个人分工合作,我年龄最小,给安排最轻松的,是负责两个袖口的打扁,这个工作太辛苦啦,速度快,二十件也需要一个多小时完工。这是一段艰苦的岁月!选择下围棋一个原因是因为可以不再做针线活,但是更多还是热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