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近代史,我们就不得不从清朝晚期开始谈起。
我们来说一说1840年~1949年的这段时间内,他们都发生了什么。
我们先来说说晚清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
当时乾隆皇帝看不起外国人,所以在英国人也就是外国商人第一次来拜访中国,想要与中国通商,开通贸易时,乾隆拒绝了。因为他自大的觉得清朝是天朝上国,这些英国只是天国的附属小国而已,所以乾隆看不起这些外来使臣。虽然后来的外国使臣又来了很多次,但是乾隆皇帝依然是保持着他的态度,看不起并且拒绝。直到后来,中国终于开始和英国通商,但是因为中国的东西卖的太好了,英国无法得到高的收益,于是银子大量外流,而英国不能就这样看着呀,为了自己的收益更大,像中国卖进鸦片,自从英国开始向中国迈进鸦片,这种东西就开始害人,一直到道光皇帝的时候,道光才意识到了鸦片的严重性,一共有两点:第一就是造成了白银的外流,导致国内经济失衡。而第二就是因为国人吸食鸦,所以导致军队的腐化。
于是皇帝决定找林则徐去禁烟,在1893年进行了虎门销烟,但最终失败了,这也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在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理由是因为中国人为了禁烟,侮辱了一部分英国商人,而清朝政府软弱无能,无法保证英国商人的安全。于是英国就出兵,主要打海战,军舰由南自北的向北京开去。而此时的中国海上力量太弱,根本抵挡不住,于是紧急求和,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虎门条约和中英五口商章程。但是也多多少少签订了一些不平等的条约,至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但是紧接着就是清朝国内的动乱,发生在1850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主要发起人是一个叫洪秀全的人,这是我所想说的第一个人物。他科举多次落榜,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盗版的圣经,创立了拜上帝教,这个教中,他们反对孔子创立了一套自己的理论。而这个时候,他的好朋友冯云山也加入了拜上帝教,他们来到广西招到了很多信徒,后来因为跟政府的冲突,于是成了一个起义军队,太平军攻入了南京,势头大盛。
而正在朝廷对太平军很无奈的时候,在1856年,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流程很像,之所以会出现第二次,是因为欧洲的列强想要从中国这里得到更多的利益,而这次战争还导致了咸丰从北京逃跑,中国和列强们签订了北京条约。依然以清朝败为结果结束。
紧接着在1861年,朝廷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发生了辛酉政变,咸丰死在了这一年,慈禧通过联合亲王发动政变,扶持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慈禧垂帘听政,慈禧是一个很有谋权并且很有才能的女人,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而且在她的儿子还在的时候,他不仅仅是一个母亲,而且他还是一个聪明的母亲,为大清做出了很多的决策和很多的事情。
在慈禧得到政权后,他做的第1件事就是,平定起义军这个时候在太平天国的北方,又有一只起兵造反的军队,慈禧发现那时候的满军已经开始腐化了,无人可用,所以我们的慈禧太后就用了汉人曾国藩。
曾国藩这个名字我们可能并不陌生,曾国藩帮助慈禧太后去扫平太平天国,但是要灭了太平天国一定要有一支可以拿得出手的高水平军队,所以曾国藩的任务就是帮助慈禧太后训练一支高水平的军队,他也不负众望,训练出了一只绝对高超的军队。最终在1864年的时候,他灭了太平天国的军队,为大清帝国解决了一个大隐患。
洪秀全这个人他确实拥有很多的军队和实力,造就了很大的一个势力,但是他的谋略或者说才能却不够强大,支撑不起他的这一个军队。他仅仅是一个靠着那些不能相信的歪门邪道去统治这个军队,所以如果他能让军队变得强大,那一定不是他所做出来的。所以说洪秀全无法统一中国也是预料之内。
平定了太平天国之后,中国的很多人意识到了国家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所以导致中国一直被列强欺负,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很多人下定决心改变现状。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曾国藩,我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很称职的官员,也是一个很爱国的人,但是因为形式所迫,他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还不够,这也有些遗憾。
随着清朝慢慢堕落反清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之后孙中山成立了同盟会,天地会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但是这却损害到了四川老百姓的一些运动,这使得人民纷纷起义,清王朝已经在崩盘的边缘。
于是在1911年,就发生了辛亥革命。这是一个规模非常大的革命,而这个革命是由两个革命党组成的,一个是共进会,一个是文学社。他们在湖北联盟一起反清,这也让很多的地方都有了歧义革命的。情形越来越大,后来在阳夏保卫战的时候,此时夏王朝明显的已经抵挡不住革命军的突破。于是清找来了袁世凯。袁世凯去帮助了清军,但是也提出来了一些条件,虽然这些条件是君主立面的条件,不过最终朝廷依然答应了。而且袁世凯的出兵的确让倾心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袁世凯当时却突然和革命军和谈。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做法让我们非常的不能理解,但是他的决定是因为他突然想到在自己有用的时候朝廷才会给予他帮助,如果革命军真的被他所镇压下去,那么朝廷将不会再给予他那么多的权利与条件。所以最终清在袁世凯的和谈下崩盘了。
这个结果是必然的。
一:虽然清朝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以及错误,可是当时认识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他们相差的已经太多太多,不能说在短时间内就补充回来。
二:中国的社会是封建社会,所以贪污也成了每个朝代必经发生的一个事情。所以说要一下子把这个毛病从我们的基因里剔除,出去是非常慢也非常难的,所以这也就没有办法变强。最终清朝才走向灭亡。
但是孙中山的一个做法也让袁世凯非常的难受,因为孙中山把政府定到了南京。
虽然说这样并没有符合袁世凯想要的君主立宪的心,因为袁世凯所有的军权大部分都集中在北边,而南京却让他很难把控。但是世凯依然是通过一场兵变把政府从南京变成了北京。虽然说我们的袁世凯也是很有能力的,但是孙中山依然是不太放心让他做皇上,因为袁世凯的能力和野心是并存的,如果让袁世凯做了皇上,那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也不是一点两点。所以孙中山就设立了很多条条款去约束袁世凯。
但是虽然说孙中山设立的这些条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终却还是被。袁世凯破掉了。袁世凯逐渐掌控了政府,当然他也在努力的让国家安定。而且当时的革命党中有的想归隐山林,有的想继续努力。所以说,他们只能和袁世凯暂时交好矛盾,这才要慢慢的缓解开。
那么,是否袁世凯这里的民国在安稳前进,革命党的人就无事可干呢?不是,比如革命党的宋教仁,他渴望一个更法制,公平的社会,于是他创建了国民党,如果可以让国民党在国会竞选时成功成为主要执政党,那么革命党的势力就可以更大,而且也可以更好的实现公平,法治的社会。
而此时梁启超回国了,并且投奔了袁世凯,和袁世凯一起创立了进步党,这是一个走精英治国路线,加强中央集权的党派。而在两方竞选的过程中,本来是国民党获胜了,但是此时宋教仁被暗杀了,这也导致中央政府中的北洋势力和革命党的势力出现失衡,所以革命党非常不满,因为北洋势力和革命党本身的救国的方法不同,所以创立一个政府也只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主张,一旦势力出现失衡,就很不利。
而孙中山以为是袁世凯杀的宋教仁,于是找准机会发起了第二次革命,虽然从表面上看反袁的形式一片大好,可是因为革命军没有钱,没有民心,力量也比较分散,实力不够强,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他们应该明白的是不管怎样如果要成功,一定要实力够强。于是革命党又回到南方流亡。
经过北方的这次战斗,革命党的实力被大大的削弱掉,而袁世凯也加速了。独裁的道路,比如说解散了国民党取消国会等等这些机构。并且他把兵权削弱掉,这使得当时还算太平了一阵子,但是日本却依然在欺负我们。但我们只要够强日本就不会再去欺负我们。
但是袁世凯想当这个皇帝,他的手下都不支持他,但是袁世凯却依然没有改变他的想法,所以这也导致了他们的第3次革命,也就是革命党的人允许袁世凯回到军职立宪的状态但是前提条件是因为当时已经进入了共和,所以这一次袁世凯想当皇帝,他的手下都纷纷背叛了他,离开了他,最终在这样的情景下,袁世凯没有原著,最终在16年的时候死掉。
那么我们来说一下袁世凯的这一生袁世凯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一个地步,最开始他所要的君主立宪是正确的选择吗?
袁世凯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的原因是很杂糅的,刚开始他的确得到了很大的权力,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但是在后来他并没有去调节他手下人们的矛盾,这也导致了最后他的手下都背叛了他,离开了他。第二就是因为他想要当皇帝的这个决定是没有改变的,而且当时很多人都不支持他。
再加上袁世凯非常的有野心,所以说在野心的在三推攘下,他选择了一意孤行。当然也有可能是袁诗凯觉得他并不会被推翻。
虽然说袁世凯的这一生非常的伟大,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伟人,但是他也并没有做到那样的无私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