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也说不清写的主题是什么,的确是随想。
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了公务员的事情,说到政府对于他们花费了太多,依然一大批的人去赶着考公务员,不管怎么样,总要试一试,讲到这里,他说到,他的家里就是这样,他爸妈对他的安排就是读书,当官,升官,发财。挺有道理哈,说到孔子,也是这样的主张,肯定很多人当不了官,孔子就说了另一条路,教书。他就顺便推荐了一本书,《论语》,说罢就翻书包,找出一本小小的《论语》,他说他每天都看看,经他这么一说,我就特别对论语很感兴趣了,因为从小到大基本也是被动接受的《论语》。可能还有最近比较忙事情很多,看书真的有安抚内心的作用,喜欢读书,对于推荐读书的也开始也变得不反感了。之前考的一本书也是老师推荐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回正题,是想说对于读书,我说的不只是读书还有学习上课受教育,真的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还到研究生,毕业工作,这都是读书,也需要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工作的和读书的人就回有很大的不同,工作的人他们的视野就封闭了,一门心思也只有赚钱了,读书的阶段,可以接触不同的事物,要珍惜。能读书则读书,毕业了读不下去了就工作,这时候你可能就直接是个大官咯,真好,还不用担心以后的工资。很多这样的例子,老师说他的一个高中同学,一直读书,然后考上了检察院,直接当院长,没办法,人家学历高,他完全可以胜任。再还有我的表哥,他在公司里只是普通职员,而他的顶头上司就只比他大四岁,多读了博士,直接经理级别,工资也高不少。
当然这么说考虑的太少,因为我的生活圈基本就都是读书的,所以只是对能读书的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建议,社会中还有形形色色的人,阅读肯定还是不可少,其他的建议我也说不了。就此打住吧。
继续思考,这位老师这样的教学模式,当然值得我歌颂一下啦,回想初高中的语文老师,都是这样子,可能那时年纪小悟性也不够,没有领悟到,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穿插一些生活中充满思考意义的事例。然而,毕竟是中国社会,应试教育肯定不可能改变,所以在学习这些学科性的内容时还是把书本上的放在了主位,老师讲的那些事情可能就过了,但潜移默化里还是对我们的思想路程造成了影响。
现在才真正意识到这些文科类学科的意义所在,我所有说的这些科目都是文科类老师才会讲到的,回想起来,数理化,我的专业课老师,他们不都是一上课就开始讲内容,讲那些理论死板的东西,没有怪罪他们,确实是没有太多的营养,但也是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类似政治类的学科对于我们这些工科生理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才意识到,原来大一学习语文是多么重要的,学校安排这个课程也是非常明智的!
刚开学的时候,与高中室友相聚,一起喝茶聊天,谈到学习课程,一个室友抱怨课程太多,大学并没有多少她想象中培养文学素养的课程,她很失望。看看她的课表,其实还是有的,那些马原,毛概,近代史不都是吗,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肯定也可以把这种课程讲的很开阔,它就远不止课本上的内容了。再者,我们上大学,可能以后就毕业了,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光文学素养肯定是不够的,专业课还是必不可少哟!
写到最后开始确定了自己的主题,原来就是对文学素养的思考啊。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学科培养了文学素养,现在才真正懂得,它们传授的还有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对于人生道路肯定影响颇深,暂时我也说不上来。
随想就到此吧,2017.3.12思考,标上日子是想说再将来可能想法会有些偏颇,还有那么多著名的作者在暮年之时再看年少时的书籍,都会觉得当时自己的想法过于偏激,可能在我继续成长的道路上,我也会反过来思考曾经的自己。
上课的时候特别有想法,在下课了以后写出来了,表达出来也是特别棒棒哒,算是一种生活的记录。
写了大概一个半小时!!
本来这种内容其实也算是自己的日记,但是写在朋友圈里,又害怕别人觉得自己矫情,朋友圈里也有不少开始创立自己公众号之类的,写书评感想类的,写的也真的很棒,怕分享在那里面太矫情,朋友圈发这种内容自己都觉得沉重,感觉有种强迫别人读自己文章的感觉,所以还是发在这里吧,喜欢人可以阅读,我也当做一个生活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