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快要上幼儿园,为了让他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抓紧时间训练他的自理能力。在洗澡前,教他怎么洗小内裤;要求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脱衣服、穿鞋子等等。教孩子生活技能要耗费极大的耐心,比如怎么用手掌抓住小内裤、而不是用两根手指头捏住;怎么两只手一上一下搓洗;怎么在清水里漂洗干净等等。孩子懵懵懂懂,小手还很笨拙,有教他的时间,我一盆衣服都能洗完了。不过,孩子的学习能力超乎我的想象,教到第三次时,他洗衣服已经像模像样地了。
昨晚上我要加班,出门时就和孩子奶奶交待:晚上给孩子洗澡时,让孩子自己把衣服脱掉,然后把内裤洗掉。结果孩子奶奶不以为然地说:这些事情孩子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不出意外,等我回来时发现孩子的内裤还躺在洗衣篮里。
祖父祖母对孩子的抚养一般不用承担太多教养的责任,类似这样爷爷奶奶宠溺孩子的事情在我家不是稀奇事。而当我们父母试图纠正老人宠溺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往往是徒劳的,有的时候还会引起家庭大战。如果我一本正经地和婆婆讲: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否则孩子总是寄希望于别人、依赖别人,会渐渐失去面对困难的信心,养成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习惯。那么势必会让老人觉得你嫌弃她,心存芥蒂,家庭大战一触即发。
这样的问题应该不止是中国独有,即使在西方也同样存在。《孩子.挑战》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外界影响本身对孩子不重要,孩子怎么反应才最重要,父母要做自己的事情,是当孩子对这些影响产生反应时,给予恰当的指导,而不是施加人为的干预,将这些不好的影响屏蔽掉。大家都知道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可也担心风雨把幼苗给摧残了。既然风雨不能阻挡,能做的不是把幼苗挪到温室里,而是给幼苗以支持,掉些叶子不怕只要不长歪了即可。
所以与其纠结于如何说服孩子奶奶不要帮孩子洗衣服,还不如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关键是怎么引导呢?看绘本是一种方法。比如在《小鸡鸡的故事》中,在讲到隐私保护的同时,还提到内衣是贴身的衣物,也要自己洗。而且还特别强调,小内裤是保护小鸡鸡和小屁股的,有的时候会被便便沾染到比较脏,所以不能和其他衣物混起来洗。当我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讲为什么要自己洗内裤时,比和他说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更能获得他的认同。再比如,可以给孩子一点帮助,降低事情的难度,同时又能让他体会到克服困难之后的喜悦。关于脱套头T恤,确实有点难度。所以现在我会帮孩子先脱掉一条袖子,然后他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虽然比较费力但成功地把头从领口里解救出来,接下来再脱另外一条袖子就比较简单啦。
孩子与祖父母的关系,那是孩子和祖父母的事情,父母并不能控制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何况,平时忙于工作的父母并不能真正干预到家里老人的行为。要相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要远大于其他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