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4岁半,瘦瘦的,不算高,也不算矮;长得不是那种一看就像洋娃娃一样的帅小伙,却也不是一眼看到心里就会选择远离的。反正就是普普通通的小孩子。
孩子他妈不是周末休息,所以周末都是我带小孩儿。如果没有特殊的安排,我一般周六上午和我儿子睡个懒觉,大概十点左右起床吃早饭。然后带我儿子到小区的游乐区玩耍一会儿,再去菜市场买中午要做的菜。
之后中午儿子看会儿动画片,我做饭。吃完午饭,下午休息会儿开始辅导做作业。(我儿子幼儿园每天都有作业做,反正我小时候幼儿园就没做过作业- -)周日带儿子到附近的一所大学里面随便逛逛,或者找个比较接近大自然的地方玩耍散心。
这种照看小孩儿的模式一直没怎么变过。直到有一次和朋友聚会,都是带小孩儿的。朋友的小孩儿们聚在一起,一般都会开始才艺表演。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写书法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技能”展示。不得不说,三四岁,四五岁的年纪所展示的才艺确实是让人很惊讶,同时也是很由衷的给这些小朋友掌声和赞美。
当然也有没有才艺表演的小孩儿,比如我儿子就是这样的小孩子之一。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一个同学的儿子,看到其他小朋友的才艺表演后,显得很沉默。从我的角度判断,他是在羡慕这些展示才艺的小朋友。或者是在羡慕他们精彩的表演,又或者是在羡慕他们表演后得到的赞美。然后我转头看向我儿子,发现我儿子既没有沉默,也没能给大家表演节目,反而是在给表演节目的小朋友“捧场”。比如有小朋友唱歌的时候,我儿子就在旁边跟着摆动身体;又比如有小朋友跳舞的时候,我儿子就在周围各种跟着转圈。
我突然觉得,我儿子好普通。不只是没有才艺的那种普通,行为、言语都很普通。没有任何值得鼓掌的精彩表演,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语录,更没有使人开怀大笑老练的对话。有的,只是一个四岁半孩子该有的爱玩儿,爱笑,爱哭。
我问过我的那些朋友。他们是怎么教小孩子的,怎么能这么多才多艺。不出所料,他们的小孩儿每天幼儿园放学后,要去学才艺,周末基本上都是各种才艺培训班跑动。相对我们这一辈的人而言,这些小孩儿真可谓是“天才”了。而事实上,现在很多大人,也都是按照“天才”的概念去培养孩子。
记得湖南卫视有个栏目,叫《神奇的孩子》。每一期的“天才”、“神童”,让看电视的人不得不发出感叹“啊,看看别人家的小孩儿”。
于是,我开始反思。我儿子是不是太缺少“教育”了?没有学唱歌,没有学跳舞,没有学书法,也没有学各种技能。以后会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以后上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会不会自卑?会不会被其他多才多艺的同龄人看不起?
听说幼儿园毕业后,如果要上一所好一点的小学,必须要有一样才艺。这到底是教育部门的规定?还是社会现象带来的结果?我开始为我儿子的前途担忧,开始为我儿子未来的生活担忧。可是我实在想不到儿子擅长什么。从出生到现在,四年多的相处我就觉得儿子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小孩儿。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没有什么让我们觉得可以去重点培养,可以花钱塑造的地方。
强行拽去学画画、学唱歌、学跳舞?我考虑过,可又没有实施,因为我觉得这很残忍。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不让小孩儿去学这些才是残忍,因为我没有让我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开始前进。当时,我以为他说得对。
聚会之后,在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周末也给儿子报个培训班什么的。儿子拿着手里的飞机玩具在我身边跑动,以前我觉得的一脸天真烂漫,这时候却觉得儿子好幼稚。脑海中不断闪现出聚会时候那些多才多艺的小朋友表演的场景。
突然,儿子停下了脚步。人行道一个垃圾桶的旁边,刚刚走过去的青年扔了一张纸,但恰巧这张纸并没有扔进垃圾桶,而是飘到了地上。儿子很自然的捡起了这张纸,然后扔进了垃圾桶,在确认这张纸没有飘出来之后,儿子再次拿起手中的飞机玩具在我身边跑动。
我内心忽的很惭愧,因为我是看着青年随意的扔了一张纸,也是看着这张纸并没有扔进垃圾桶,最重要的是我内心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捡起来再扔进去。而我这个普普通通,并没有多才也多艺的儿子却很简单的做了这么一个动作。
我想,这个世界上其实根本就不缺天才。特别我儿子这一批小孩儿,基本上个个都算得上天才。我一直以为我儿子的“缺教育”其实是一种病态。是被这个社会的现象给蒙蔽的病态,我觉得我是最了解我孩子的,找不到需要花钱“塑造”的特点,说明我儿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为什么非要让一个明明就很普通的四岁半的小孩子去接受“天才”教育呢?就好比,明明身上只有两只手,却偏偏要同时抓住五棵树一样。
并不是说,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情。而是,什么特质就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天才”?那只是大人的遐想和追求。“普通”,才是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