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号,最振奋人心的一则新闻,就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这是继美国后,人类第二个国家完成这一创举(当然,网上也有说前苏联也有探测器着陆的,只是20秒后就失踪了),这代表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接着,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感谢中国航天工作者,是你们让这不可能的壮举,在第一次就获得了成功,对于普通百姓的我们,对于非航天行业的我们,除了无比的自豪意外,就是对于这样的壮举的一些不可能的背后的了解和获知,当然,作为自媒体的一个小雨点,也希望通过这些背后技术,背后了解的推广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和希望。
第一点, 笔者没有去查询这个着陆车,包括它的设备,它的仪器,以及所有的保护装置等,总重量有多少,应该是以吨为单位的吧,那么,要把这个几顿的物体送到远离地球4.75亿公里的火星,这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是无法想象的,这是什么样的发动机,又需要有多少发动机,用的是什么燃料,可靠性,安全性等等问题,因为这样的飞行是不可逆的,只要有一点问题,那就会导致整个行动,整个飞行任务的失败。
从2020年7月23号成功发射,到2021年5月15号成功着陆,历时295天的全自动的各项动作飞行,哪怕这个动作是发生在地球上,也无法保证一次成功,就按照现在流行的自动驾驶车来说吧,又有哪个公司敢宣称说自己的自动驾驶车能保证这么长时间的,无差错的精确运行呢。
第二点, 人工智能的充分应用,按照行话讲叫AI,因为,随着距离的变长,对于远距离的物体的监控就变得不可实现,或者说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了,4.75亿公里,哪怕是最快的激光远程遥控,也需要差不多20多分钟的延迟,而且这还是单向的距离,如果按照控制学的角度来说,收集信号,然后发出指令,一个来回,50分钟过去了,根本就不知道远在天边的探测器会发生什么。所以,基本上,到后期的所有的动作,指令等,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由探测器自动进行,当然,这里的自动不是完全自动,不是像我们人类直接那样的进行思考和操作,而是,在飞行之前,就预设了各种环境,各种问题,来让探测器根据所碰到的情况,自我决定如何进行。
哪怕是这样,也是非常厉害的了,第一次就获得成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打一个新游戏,你说你一定能一次通关么,很难吧,因为你对于这个的第一次,有许多不可知的问题,意想不到的情况,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应对和处理,完全自动化的,不能有一点差错的。
第三点, 大部分天文爱好者应该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火星救援,也是模仿火星的环境来拍摄的,从中可以看到那种不可能性,那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感觉,而这些都被我国的航天工作者,通过天问一号来实现了,实现了这种第一次不可能,也必然会有将来的一次又一次的不可能的实现。
作为整个飞行探测活动中最难的降落环节,不仅要克服在7-9分钟从那么高的21000千米的时速降为可控状态下的0,同样,也要在只有地球大气密度1%的火星表面去寻找着陆点,这不得不说完全是科学技术的精妙表现,是人类智慧的强大结晶。
第四点, 精确,可以说是需要100%的精确,稍有问题,在那遥远的火星表面,就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进而导致探测活动的失败。每个环节都必须精准无误,分秒不能差,再举个例子,我们在地球室外,距离标准篮筐980米进行投篮,还必须事先考虑到投篮的角度、时机、投球力度,以及篮球自身旋转运动、风速和风向外部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才能把篮球投进,可探测器面临的问题,比投篮要多的多的多,所以只有精确的人,才能更精确的完成这么复杂的工作。
第五点, 其他,其实笔者不是航天工作者,当然,对于这样的伟大的飞行探测成功背后的难点,伟大之点其实并不是很清楚,但就上面所说的,也已经非常伟大,非常不可思议了,当然,也欢迎航天工作者能有所补充,让我们更多的知道一点,一些。
航天技术,应该算是科技发展的尖端了,它涉及方方面面的技术实力,所以,航天发射,星球登陆的实现,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的。这次,我国能一次性的实现火星探测的成功,作为人类第二个国家完成这样的创举,不得不倾叹国家的伟大,国家的强大,同样,作为一个国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