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之前,我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想要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我们要的是房子、车子、一段美好的感情,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工作上的得心应手,实际上,我们想要的都是同一样东西,那就是幸福。
让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的一生中,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痛并快乐着的,什么叫痛并快乐着呢?那就是当你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你得到了,就觉得很幸福,而当你想要得到的没有得到,你就很痛苦,而这种幸福却是短暂的,比如说,你买了一辆车子,刚开始的几天或者是几个月,你的那种快乐与兴奋与幸福是真实存在的,然后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失,再比如你买了房子,刚开始的时候一样会是快乐而幸福的,可一年后,两年后呢,这种感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我们的日子在变,我们是在不停地对比的状态下生活着的,我们不停地跟自己的过去对比,跟周围的亲戚朋友,甚至是邻居在对比,比赢了,你就觉得开心幸福了,没比赢,那就觉得是痛苦着的,所以我把这种短暂的幸福定义为一种普通的幸福,而真正的极致幸福是怎样的呢?我认为那就是一种态度,一种真实的内心的通透。
而要获得这极致幸福的状态,我给大家分享几个要点
一、 应急法:放慢你的呼吸,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人的情绪和能量与呼吸是息息相关的,大家可以做一个试验,当你心平气和的情况下,你会容易发怒吗?而当你要发怒的时候,也尝试一下深吸三口气后,你还容易发怒吗?特别是面对我们的孩子,在孩子不听话,你很想发火的时候,请找一个角落深吸三口气……我相信你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二、 世俗法:化被动为主动,我们一生要做的事情其实就分三种,一种是你想做的,二种是你不想做的,三种是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那我认为,这个世间一切的事情都是中性的,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例如喝酒,凡事主动喝的就幸福,凡是被迫喝的就痛苦,再比如说运动,凡是主动运动的就幸福,凡是被迫运动的就是痛苦的,在比如读书,有的人喜欢读工具书,有的人喜欢读散文,有的人喜欢读诗歌,喜欢的则就会主动去读,就是感觉快乐而幸福的,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那我就认为,想做的,我们就认真去做,不想做的,我们就不去做,而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那我们就换一种态度早点做、主动去做,化被动为主动,也让我们内心去真心接受,化痛苦为幸福。
三、 还有一种就是:父母关系(包括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以及我们与子女的关系)
也许很多人就有疑问了,这跟父母关系有什么关系?在我看来,爸妈就是家,而家就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我们后营。曾经有成功人士得出总结,若一个人与父亲的关系比较好的,那他的财富就会很丰盛,而与母亲的关系比较好的,那他的人际关系就是和谐的。而跟父母关系如果不太好,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来源于“误解”。
我认为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小我的存在,而这个小我就是人从出生到当下的各种经历所形成,而这个过程与父母的指引和教导又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小时候各种观念的形成将直接影响我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我重点想讲一下大家对于“爱”的理解,我坚信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有的人一直认为自己在爱的环境中长大,而有的人却认为自己一直在受苦,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呢,那就是这个误解的存在,有了这种误解,人的思想就会有很多的变化,行为也随之有所不同。我也相信,每个人有不同的出生背景,也有人也曾抱怨过自己眼里平庸的父母,不能给予经济上甚至精神上的帮助与指引,但是我以为不管怎样的成长环境,我们都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用他们的力量和方式抚养我们长大成人,人的能力有限,但是对孩子的爱无限,不管我们有怎样的起点,我们也将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那我们又如何才能与你父母关系变得越来越好呢?
我总结的就是两个字“序位”
具体点说就是让父母成为父母,我们现在长大了,不管我们在外面地位有多么的显贵,收入有多么的高,或者我们在外面混得多么的落魄,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孩子,都是他们要去呵护的孩子,所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的内心都是需要父母这片天的,而父母也需要我们的这份依赖,也要上父母感知到我们是需要他们的,这样父母才会有存在感、价值感和权威感,比如:我们不要认为父母老了,多让他们休息,什么都不让他们做,其实这种会给父母一种“老了,没用了的感觉”……
四终极灵性法:觉醒,不再分裂
……(我下次做这一块的专项分享)
好吧,啰嗦了这么多,我最终还想表达的是,让我们活在感恩和爱中吧,只有我们眼里面时时处处都是充满了感恩,充满了爱,那我们的世界就处处是阳光,时时是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