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领导力”第五篇
探春:卓越领导者的正确打开方式
探春是《红楼梦》最具卓越领导者气质的人物,她的气质从何而来?让我们看看她的打开方式。
有眼光知进退
探春给人的感觉,一开始并不是一朵“带刺的玫瑰”,相反“最平和恬淡”。说明探春内心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之前她只是“贾家的三小姐”而不是“管事的人”。
即使治家伊始,她也并没有张扬外露,给下人的感觉是“精细之处不让凤姐,只不过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只是几个不知深浅的管事媳妇想试探她一番时,她才发了飙。一番风波下来在众人面前立了威,探春也并没有任性妄为,她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临时管事”,有事都要先让回了“大奶奶”李纨和“二奶奶”王熙凤,礼让之后才做一些决断,同时还要及时汇报王夫人。她的这番行事,连一向刻薄的林黛玉都不得不佩服,对贾宝玉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
有魄力敢动刀
看了上面我的分析,如果你觉得探春是个畏首畏尾没有主见的“挂名管家”,那你就错了。
凤姐病倒后,李纨、探春、薛宝钗组成了荣国府的“政治局”,三个常委各有分工。但诚如王熙凤所言:“大奶奶是佛爷”、薛宝钗是“不甘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他政治局以外的人也都不行,“迎春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林黛玉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也就三姑娘“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
探春果然不负众望,上任后就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创新,这些举措归结成一个词,就是“节流开源”。一方面削减了几项不合理的公共支出,另一方面调研了赖大家花园后,借鉴了别人的做法,实行大观园“公共服务外包”的政策,一方面责任到人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允许承包人在完成服务任务之后将多余的产品拿去市场上流通,赢利部分作为承包人的奖金和贾府的税收。
大家万不可小看这几项改革措施,其实探春是冒了风险的。
“节流”必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纸笔费”动了弟弟贾环和侄子贾兰的奶酪,“脂粉费”动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各位姐妹的奶酪,这只是明处的,暗处还动了“统一采购”者的回扣,甚至还间接损了王熙凤、王夫人的面子。
“开源”看似没减少谁的利益,但是也极有可能因为“未来收益分配不均”导致新的矛盾。幸好薛宝钗适时“补位”,建议承包者每年拿出一定的收益来分给那些没有承包获益的人。
为什么探春敢如此大胆改革?两个字:清醒。首先是她看明白了贾府“出多入少”的现状,对未来充满了危机感;其次是她了解王熙凤的为人,知道她“是个明白人”,“若是糊涂多蛊多妒的,我也不肯”。
有担当自锋芒
探春的担当,体现在很多地方。
首先,她敢于拿自己最亲的人做文章。赵姨娘的兄弟去世,因为其是家奴,原本应该发二十两抚恤金;偏偏有人从中捣乱,建议发四十两。这个顺水人情其实很好做,但是探春知道其中的厉害,她拒绝了。拒绝的后果就是“阴微鄙贱”的赵姨娘前来闹事,哭啼撒泼的作风,一个姑娘家哪儿受得了?
但是探春勇敢地面对了这一切。她先晓之以理,然后哭泣着动之以情,糊涂的赵姨娘仍然不依不饶,探春终于放了狠话,拿出小姐的款儿对赵姨娘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有跑出一个舅舅来?”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我是贾府的小姐,王夫人的哥哥才是我的舅舅,你赵姨娘的兄弟,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从前读红楼,一直觉得探春对赵姨娘太冷酷,没有一点母女情分,一味讨好王夫人,后来慢慢觉得,其实都是赵姨娘不争气,多次令探春难堪;那个时代,探春是主子,赵姨娘是奴才,孩子跟着父亲变得尊贵,低看母亲也是正常的,所以如果认定探春是薄情,可能太苛责她了。
其实对王夫人,探春也不是一味讨好,她有她的原则和价值判断,有自己的反抗。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其实是邢夫人挑了王夫人的错儿,王夫人急于为自己辩白的鲁莽行为,王熙凤自然是不同意的,迫于无奈去执行罢了。大观园里,所有的人都是默默承受,只有晴雯和探春表现出了反抗。而探春的反抗更令人敬服。
她极力护着自己的丫头,说“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只管去回太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
后来,王善保家的不知好歹搜到了探春身上,探春毫不客气地给了她一个巴掌。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打了王善保家的,就是得罪了邢夫人。探春一下子向两位太太发了难,这是何等的勇气。
探春激烈的反抗源于她的悲愤。悲的是由这件事她看到贾家已经腐坏到了最深处。愤的是被长辈亲人践踏了人格和尊严,而这,是她的底线。她的正义感,在那个大观园百花落泪的夜晚,如同一盏小灯,虽不耀眼,却倔强地闪着微光。
再说回卓越的领导者。我们知道,拥有能力和情商,最多算是一位好的管理者,距离卓越的领导者还有很大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眼光、气魄、担当和正义。这些,在探春身上我们都可以找到。她比王熙凤更清醒,比薛宝钗更有魄力、比其他姑娘们更有责任感,比王夫人更明智,这就是她,作为一个卓越领导者正确的打开方式。
写在后面的话:
常常想起探春的一句话:“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她的鸿鹄之志,不是大观园里的花花草草和贾宝玉口中那些“死鱼眼”们可以懂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