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半年的时间,靠“刻意练习”升级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型。
曾经的我,总是拿到问题就开跑,导致我错失了很多良机。
今天就和你分享下,我是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处理问题的。
第一步:建立暂停的触发按钮
我会做家里随处可见的地方都贴上,”找问题的本质“这六个字。
以我总是无法养成运动习惯为例,若按照以往的处理经验。我看到的是今天没有运动的这个结果,通常会开始抱怨自己不自律。最后又重新制定一张运动计划表,告诉自己一定要按照运动计划,坚持运动。
由于长时间的刻意提醒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当我要怎么做时,我都会先停下来。
第二步:思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没有运动,是今天太累了不想动、太忙没时间、计划不合理、还是其他干扰因素太多了。
第三:思考这些原因的背后是什么?
真的是因为没有时间、太累了吗?
那我有没有正向的经历,在我又累、又没时间的时候,却还坚持下来了。
我会想到自己脚 手术后很痛,但为了早日康复依然每天坚持做康复运动;早上不想起床去上班,却依然还是挣扎着起床;最近厌食,没胃口但依然还是一日三餐;
思来想去,我发现他们各自的困难不一,但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刚需”。我若不经常康复运动,腿可能会废掉;不早起去上班,迟到会扣我工资;再不想吃饭,也要吃,不然会饿死。
这些都是我的必需品,就这样不停深挖找到最关键的点。
第四:重新定义问题
我没能坚持运动,不在于是运动计划的问题、也不在于没有时间等方面。而是它根本就不是”刚需“,也就说它其实没那么重要。
进而围绕着让运动变得刚需起来,这一问题,重新制定行动计划,才是关键。
第五:重新制定行动计划
首先,植入一个笃定的信念,运动很重要,必须做。就像每天必须要吃饭一样,反复强化这个信念。
其次,设置动力源。坚持运动,我就会更健康,少生病,未来5天多赚100万。那每年就是20万,一年运动200次,那我每运动一次就是白赚1000块,我必须动。
最后,培养环境场,坚持去健身房,或者是在家里布置一个健身区域,让环境的能量来协助自己。
第六、坚持复盘
每天坚持把你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进行复盘,哪些是做得对的地方,我要坚持继续做下去。那些地方,根本就没有必要做,我要停下来。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好,我要开始去尝试,新的方法。
当大脑不停的在践行这样的思维模式时,慢慢也就会融入你的身体。
以后在遇到”问题“,别人看到3步,你却看到了10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