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聆听了华山中学小学教研组梅晓莉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讲座。梅老师以四个境头三个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从华山中学小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讲述了如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语通俗易懂,故事耐人寻味,深感受益匪浅。
镜头一是校园内垃圾倒了一地,却不在垃圾箱里。孩子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我们是否该关注一下;境头二是孩子与同学闹矛盾了。这是非常正常的事,要相信孩子有解决的能力,不建议家长介入;镜头三是孩子遇到了流浪狗并每天带二个鸡蛋喂养它。爱心可贵,长期喂养的可能性孩子你考虑过吗;镜头四是孩子在教室里由于身体不适呕吐了,班里的同学们却无动于衷,视若不见。
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让我们反思孩子除了要培养学习力以外,面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拥有独立思考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是不是更重要呢?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孩子们最终都要从学校步入社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将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功课。
三个案例提炼出三个如何提升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一是拒绝代劳,遵循规律,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动手能力。二是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是鼓励孩子,自已解决人际中的问题。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妈妈带孩子去书店买书,店主给孩子找了一张缺角的10元钱,妈妈让孩子把这张缺损的10元钱换成完整的10元钱,孩子前两次都失败而归,第三次在妈妈的启发鼓励下顺利地换回一张完整的10元钱。整个过程中,妈妈没有大包大揽地自己去解决,而是机智地启发孩子想办法,最终帮助孩子独立解决了问题。
回家细细品味,感到这个故事有趣的是孩子在三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弯,从小心地请求换钱到第三次义正言辞地反问老板:“这张破损的钱币是你找给我的,是你不讲仁义在先”。听到这里我看见孩子通过思考让自己站在了道义的高处,彰显了勇气。接下来的第二句话就更有意思了,孩子说:“如果你坚持不换钱,我就要给小朋们讲,你不讲信誉,以后让大家都不要来这里买书了”。这句话我看见孩子把自己定位在了一个敢于据理力争的受害消费者的位置,因为破损的钱币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会遇到麻烦,你不给我换钱会损害我的利益,但由于你不仁不义在先,我也有权利让你受到损失。体现了机智。
故事中的小朋友三次找到老板要求解决问题,这份坚持和不放弃的执着,足矣给老板一个小小的震憾吧。孩子最后换回来的不仅仅是一张完整的新钱币,而是在反复失败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收获的勇气、智慧和坚持不懈地完成一件任务的精神,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讲到这里,我们不能忽视故事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妈妈。她在故事中自始至终没有教孩子该如何去说去做,而是启发孩子自己思考,她把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部交给了孩子,一次次地鼓励孩子再去试一次,而不是指责孩子无能然后自己去做。我们都知道,妈妈去换可能一次就成功了,而且不用浪费这么多时间,可妈妈在故事中却显示出了极大的耐心,可见妈妈的耐心对孩子而言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不能替代孩子体验成长的感受,我们能尽已所能地照顾孩子起居饮食,但不能替代他吃饭穿衣和走路,过度的包办,过份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一次又一次锻炼的机会,剥夺他增长能力的权利和机会。
人生是一场单程的旅行,缘份让我们成为孩子的亲人,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成为孩子本人。既然不能替代孩子,何不早早放手,让我们用最大的耐心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健康地成长。
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每行一步,就接近目标一步。
梅老师送给家长十五条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孩子独立性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2.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
3.不要强迫孩子学习不需要的东西。
4.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5.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6.给他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7.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
8.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培养孩子客服困难的精神。
9.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10.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11.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尊重他的自主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12.经常鼓励孩子,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13.宽容孩子的过错,多一点耐心与宽容。
14.充分信任,多给予正确引导。
15.教孩子,权衡利弊。
我们不能给予孩子未来的一切,能给予孩子的只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我们真正给予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给予了孩子未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