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家,写了一些必须写的小文章,然后去了解下孩子们的学习。见她们在认真的写作业,就没有直接互动。后来,小女儿喝了杯水后,对她姐姐说,“好好做作业,外婆在帮我们烧好吃的菜呢。”
大女儿问:“什么菜?”小女儿说:“就是我们喜欢的卷心菜啊”。然后,她们就安静的做作业了。
卷心菜,是好吃的菜,还那样的享受和开心的期待,让我也忍不住咽口水了。
中午的菜品极为丰盛,虽然都是素菜,但岳母确实烧的特别好。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开心的笑着,还不时的夸奖外婆烧的太好吃了,尤其是卷心菜!
自得其乐,是孩子们的一种天赋吧,她们总是看到自己喜欢的和想要的部分,并乐在其中的去享受和珍惜那份快乐的美好。一盘卷心菜,就能让她们开心半个上午,并认真的去做作业,她们真的是活在对生活的热爱中了。
记得有句诗是这么写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眼晴是用来寻找光明的,如果只是观察黑暗,好比就是经常闭着眼晴或是睁眼瞎了。
如果向往快乐、健康、幸福等等光明的生活,却总是盯着黑暗的部分不放,难免有些南辕北辙了。毕竟光明是无处不在的,而黑暗也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拿着明亮的眼晴却总是盯着“黑暗”,实在是太可惜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一次活动中,因为一位爸爸总是不让小男孩打游戏,小男孩很苦恼。当我拍着小男孩的肩膀,问为什么爸爸不让他打游戏时,小男孩说是怕他眼晴近视,而事实上他已经带近视眼镜了。我进一步启发他:“真的想要近视还是健康的眼晴呢?”他说,想要健康的眼晴,也理解了爸爸的善意。只是他以前很烦躁于爸爸的“强势”和“喋喋不休”,就愈发要去打游戏,甚至演变的收不住这种习气了。这种活在不想要的状态,彼此“黑吃黑、硬碰硬”的持续重复着不想要的焦点,结果往往几败俱伤了。
在这个案例中,小男孩子忘记了看自己想要的——健康、成绩和快乐的游戏,而开始负气、对抗、逆反,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彼此了。而父亲可能也忘记了想要的“健康、乐观、和谐、向上”的孩子,着眼于“打游戏等于不好”的“死角”里走不出来了。在“喋喋不休的游戏”和“喋喋不休的指责”的背后,是父子之间的“爱”的流淌,这被掩盖了。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好孩子”和“坏孩子”,主要看我们关注和喂养哪个更多一些罢了。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我们不如在时光如白驹过隙的匆忙中,用内心的眼晴去寻找光明、珍惜光明并传递光明,让自己和更多人活在真正想要的生命状态,远离不想要的烦恼和痛苦。
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让我们总是活在迁善利他的好习惯中,心中只播种健康、幸福、富足的种子,活出“心中的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