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冬青原创】安徽旅行小札
——纵皖南宣纸,也写不尽
十里桃花三千潭水
安徽泾县,纵横上下三千年。无论是出自泾县的张张宣纸,还是汪伦在桃花潭岸的歌声,依旧传唱至今。虽为皖省,却也江南。
江南烟雨滋润泾川,沁沁山泉洗涤草檀。春去秋来,花谢花开,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历经风霜雨雪,岁月淘洗,草檀粉身碎骨,百炼成纸。
中国宣纸文化园的展览老师,深切地告诉我,每一张宣纸都需要经历一百零八道工序,经“日晒雨淋”、“日月精华”、“精挑细选”、“千锤百炼”及“水深火热”才能成为纸张的“墨韵万变”。
一脉若水,流传着千年不绝的古老技艺,传承着万古不朽的华夏文明,连接着割舍不断的民族血脉。
泾县宣纸的制造,历经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轮回,经历“七十二变”的苦练勤学,才能做成笑看“八十一难”的释然与达观。
一张张宣纸均全部出自中国工匠,也是中国国家保密配方。
红星宣纸是周总理1951年亲批的国营企业,“做好每一张纸,为中国文化发展做贡献”是红星宣纸的企业文化。而这在数千年的大唐中晚期,就是御用纸张了。
中国悠悠上下五千年历史,不能缺了纸!中国四大发明之首,为造纸之术!
中国文脉之开辟之载物,不能离开纸。有纸成章,以文而成章,以书而成章。
在桃花渡口,至今依旧吟唱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我作为中国诗词狂热小白爱好者,皆知“三千尺桃花潭水”实属夸张之喻用。
然转念一想,不禁莞尔一笑。
是啊,桃花潭水何以千尺?弱水三千,小小清溪纵湍湍急,哪来三千尺深,深的不是潭水,而是汪伦对李白的情义,桃花潭水深千尺,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千尺潭水永远伴随着大唐,永远伴随在桃花潭汪伦墓侧,永远伴随在汪李二人的情谊里,成为流传千古的文人墨客的浓墨重彩的无尽遐想与晕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