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想明年装修一下屋子,所以总想着慢慢精简一些东西。
东西精简了不少,只有书还没有动。
有些书,放着也就是放着,纸张也不是太好,要清理一下了。
反正省图的书借起来很方便。
一狠心,决定书也要精简。
自己给自己个任务,把过去的一些看得模棱两可的书重新翻看一遍。
最先摸出来的是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印象中它是我十多年前买的,我以前打开过,但没读完。
刚好忙完,是下午,就坐在地板上看起来。
没想到这次一打开,读的非常顺畅。在某些点上,我豁然开朗。
虽然有特定时期的影响,但内容真是高屋建瓴。
书还得是大家。
这书,怎么着我也不可能清理,虽然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再翻。
遂又决定应该从小说开始清理。
看到《最后一个匈奴》,想起十多年一直也没有读完,也一直没读出为啥它能获奖,我决定先重新读它。
又是读到一半,实在读不下去。
作者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不合时宜地跳出来去点评他作品的人物,或者跳出来发表一通议论,让人瞬间出戏。明明想写陕西的正史,但又常常丢不掉野史,情节更是前后不连贯。
这像极了有些人,总觉得你啥也不知道,总想证明一下自己无所不知,总爱讲一些你不想听的大道理,而这些道理与谈话根本无关,他就自己在那不停唠叨,你实在听不下去。
读不下去,准备清理。
想起同样写历史,同样情节简单,但《北上》的故事讲得就能让人读下去。围绕大运河,讲一段够长的故事,时间够长,人物也能立得住。
个人欣赏能力有限,有些东西注定不喜欢,我就别硬撑了。
最近一两个月,一直在执行着前段在微信读书上快速浏览的一本书《控糖革命》的观点:
调整饮食顺序。先青菜,再蛋白质,再碳水。
不想做理论上的空口家,行动上的矮子,既然看完了实用性的书,又认同某一些观点,那我就执行执行吧。
也许是因为有意,一直不动的体重开始动了一点。
要求不能胖,胖会产生更多的雌性激素,那就积极行动起来。
看到效果,就等于正向反馈,有点甜头,坚持下去动力才足。
希望我能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