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鲁西北的农村,家里姐妹四个,我排行老三。众所周知,中间的总是容易被忽略的人。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沉默寡言,上有勤快周到的大姐,其次有聪明伶俐的二姐,下有任性唯我独尊的妹妹,我就成了那个毫无存在感的人。
我的童年是孤单的,灰色的。每次回想,脑海中出现的都是一片片苦涩不堪的药片,一台破旧的画面满是雪花的黑白电视机,还有一件件永远不合身的衣服。小小的我从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多么想像大姐那样,也能拥有自己的衣服,哪怕只有一件;我也多么想像二姐那样,活得肆意且嚣张;有时候也想,要是我是家中最小的就好了。我和妹妹差三岁,身高差不多,她比我还要宽一点,六岁那年,她出车祸差点死掉,父母总会偏爱她一点,每次父亲回家,总是会好好哄着她,一根火腿,她吃剩下了,才轮得到我。再长大一点,大姐出嫁,二姐工作,我们在同一所高中上学,她的生活费总要比我多一些,有时我还会贴补她一些。她的钱都花在哪里了呢,她有各种各样好看的笔记本,明星卡片贴纸贴满了她的床头。写这些,并不是抱怨父母有多偏心,尤其是自己现在也是两个孩子的妈了,更能体会父母的艰辛与不易。父亲常年在外走南闯北的打机井,母亲一个人在家既要管好将近十亩的地,又要看好四个孩子,奶奶重男轻女,一个也不肯帮忙照看,生活极其困难。在他们的眼中,我乖巧懂事,好学勤奋。俗话说的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我,习惯了不哭,习惯了不去表达,习惯了面带微笑……
我一路循规蹈矩的上到了大学,大学以前,只要什么都不用想,整天学习就好了。上了大学以后,我的痛苦才显露出来,特别害怕人多的时候表达自己,连话都不会说了。印象最深的一次,上英语课回答问题,我的声音小的简直像蚊子,老师让重复了好几遍还是没听清。自卑,敏感,怯懦,这些全都出现在我最美的年华里,而我的选择是把自己蜷缩进更坚硬的外壳里,用逃避来面对周遭的一切。
而今的我,刚跨过三十岁的大门,彷徨与焦虑仍不时的来造访,幸运的是,在2016年的尾巴,我遇到了行动派,看到了好报,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2017我想做不一样的自己,很幸运,有这么多小伙伴可以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