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内化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上次说过五个模块,时间管理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过。清楚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状态,通过从事一定的活动产出价值,其结果就是我们的生产力。相同的时间产出,为什么有些人生产力很强,有些人却很弱,这跟我们所从事的活动价值有很大关系。
大家应该听说过卖石头的故事,一块石头放在不同的环境下,身价竟然有天壤之别。切换到职场,说明了两点。
一、决定一个人收入水平的不一定是职能,可能是行业。应了“幸福靠职业,发达靠行业”那句话。
二、从事高回报的活动才会取得高收入。一个人的能力有优势也有局限,认清自己的能力状态,用强势能力做高回报的事,有成就、有热情的努力才会创造更大价值。
行业的状况受市场决定,今天我们重点探讨我们可以决定的要素——对组织的贡献。
冰山模型都不陌生吧,下图是基于那个延展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上面外显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反映的是一个人会不会、能不能胜任岗位的资格;下面潜藏的是一个人取得突出贡献的驱动。对比来看,一个人在现有的岗位上能有多大发展,聊一会儿,你基本上都可以预知到了。(嘿嘿,鼓励才有可能,看透不说透哦O(∩_∩)O)
虽然人人有局限,好消息是我们也有无限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业绩完成10,明天就被要求做到12”的原因。因为你一旦达到一定高度,那个高度就成了你下次起跳的基准点,这是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的基本逻辑。基于这个逻辑,组织理所当然的持续加大任务量,你也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如果你懂得个人与组织相互成就的关系,也就不会心生怨念了。只有当你个人的价值观和组织的价值观有严重冲突时,你才可能感到无法做出适当的贡献。只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就会发现,你也能对团队的长期成功和生产力做出贡献。
专注贡献,就是专注结果,专注价值。达到基本的岗位要求只会产出基本贡献,表现平平并不会给你带来成长和机会,持续挑战,创造新贡献才会。
那要怎么持续创造新贡献呢?我们身边的事物浮躁万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在其中稳住自我,安享宁静,持续的提升才是重心。
贡献来源于匹配组织战略的结果,结果又出自你的思维和行为,在行动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下“结果思维”这回事儿。
你的结果思维到底如何呢?
先来做个小测试:假如领导吩咐你,要你组织大家明天下午开场会,你会怎么做?做什么?
先不着急往下看,思考下你会具体怎么做?
。。。。。。。。。耐心思考30秒。。。。。。。。。
毫无结果思维的人会仅仅发一封邮件通知大家,来不来不知道。他看到的指令是 “通知” ,没想过什么结果。
一级结果思维的人会发完邮件,然后预定会议室,他看到的结果是 “会议能按时召开” 。
二级结果思维的人除了发邮件、预定会议室、打电话跟每个人确认,还会发给大家议程,准备会前资料。他看到的结果是 “会议召开,准备充分能达成共识” 。
三级结果思维的人除了做完前面的事,还会积极地引导讨论,形成会议记录,并且群发给更多人。他做出来的结果是能 “交付和传播” 的。
真正的高手,他看到的结果是会议背后的结果—— “解决问题” ,他会一直跟踪到事情解决,不行就再开会。这已经是领导者做的事情了。
有结果思维的决策者懂得做正确的事儿,执行者则懂得把事做正确。
对于结果不同程度的追求,决定了这个人的身价。
在组织层面,结果思维是我们兑现价值的前提,没有交换物,怎么兑现价值呢。而在市场中,我们和组织是并肩前行的,组织的发展需要其结果在市场上进行价值兑现,所以,我们对于组织的贡献都在外部,只有对外创造顾客才有贡献。
我是怎么督促自己的呢,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下。一开始使用普通笔记本,写一堆重点工作,出现很多拖延的事项;接着用五项管理的日志本,做当天的工作计划,画勾标记完成情况;后来用三件事小软件,专注结果,当天简单总结;现在使用连环日记,前一天就计划好明天的单一任务、重点工作,对组织的战略意义思考,当天总结基本结果外,还要做深度思考的改进计划,捕捉新的机会。工作过程中的创意思维和灵感都记录在“超预期贡献”中,就不需要我时不时的做念头收纳了。最后,通过个人行为在组织价值观层面的践行总结,强化个人与组织的成就关系。
不知道你的组织是不是也让写日志?不知道你写的日志对自己有没有结果要求?不知道那些结果对组织来说有没有实质的价值和意义,分量又是多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新的增长点?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自己的阶段性成长?不知道你能不能确认是不是还和组织志同道合?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想开始写连环日记了呢?
嘿嘿,其实,我想说的是:结果清单就是你的贡献清单,也是你的价值清单。
月末开聊“要事优先”的主题,到时会重点分享如何做好“单一任务”。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个体以付出的形式获得,组织以索取的方式赠予”。
专注贡献,直线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