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学理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练习包容心态的过程。当两种相反的理论都严密而富有创造性,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冲垮了自负与盲从,带来了宽容。文学理论的触角伸入了哲学,使得它并非无根之木,因此给人带来浑厚与扎实。而它又是那么富有创造性,那么出其不意,处处都闪烁着灵感。视角取代了对错,而视角本身便相当迷人。或许世界本身就是这么迷人的,只是我没有慧眼。而大师的视角扩展了我的视觉空间。
反观文学史,我只看到了权力的幕后支配。它丰富而多彩,绝不会让人乏味,以它的博大与深厚散发魅力。但是,它是被选择和被强调的产物。作为学生,只能以被限定的方式进入它。我在想这就是权力的交接与传承啊。我们屈从于权力,浸淫于某一种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如果我们有幸能成为学者或者编辑,就有机会施展这种权力,去压制或推崇各种类型的文学。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文学史需要把文学还给文学,而不是倡导一元的意识形态,以先验的姿态介入。希望它可以更加开放,而不是充满警觉,画地为牢。
这两门课同为文学专业课,主导思想却大相径庭。或许这是进入文学的一条捷径,但绝非创作与研究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