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7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新闻是那条《留美高材生12年不回家过年,拉黑与父母的所有联系方式》。新闻的主人公王猛,面对控制欲超强且毫无边界感的父母,他丧失独立人格;同时父母肆无忌惮地对他的宣泄、语言暴力,更是让他整个未成年阶段都活在痛苦和伤害下,从而导致了他极端的行为。
暴力、伤害,在原生家庭中尚且具有如此大的杀伤力,那么我们走出原生家庭后,暴力、伤害依然没有减少:校园、职场、网络,依旧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攻击。
2018年,青年作家李尚龙继励志三部曲之后,推出首部长篇作品《刺》。作者李尚龙是90后作家、青年导演、编剧,新东方的优秀讲师。他的文章,多以成长励志为代表,同时他本人也善于体悟生活、灵感迸发,很多作品均是通过切身的生活感悟编撰成文。
在工作上,他号召年轻人切勿过与稳定;在感情上,他呼吁青年择选有共同话题的伴侣;在人生道路上,他强调"要么出众 要么出局";可谓是所有迷茫青年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们成长历程中的指路明灯。
《刺》这本书,主人公不是小说中的人物,是暴力!它在为我们呈现暴力环境下的扭曲景象,更深刻揭露了以暴制暴的极端错误。因为,只有爱,才能化解一切!
01
校园暴力
班级学霸韩晓婷,出身单亲家庭且母亲身患残疾。高中开学的第一天便与班级内富二代双胞胎及其好友刘涛发生争执,自此,"暴力3人组"便把韩晓婷视为攻击的对象,开始了对其长达1年多的校园暴力。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能够用智力取胜,就无需动用暴力。不过,这或许是对成年人说的,毕竟作为高中生的孩子,智力明显不足,只能依靠简单粗暴的暴力解决问题或者肆意宣泄。
因此,恐吓、语言攻击、行为暴力、威逼利诱甚至威胁援交如一波一波恶臭的脏水向韩晓婷扑面袭来,然而面对身心俱疲的她在向老师、主任、校长申诉但又一次次被不重视地驳回后,内心的恐惧和无助使她备受煎熬;最终,事情终于在众人欺辱韩晓婷的视频被曝光互联网之时,宣告落幕了。
始终作威作福的富二代双胞胎均受到法律制裁,同时被勒令退学后转校离开;相关参与的小混混们也逐一受到法律惩处。正义得到伸张,然而受伤最大的还是韩晓婷。在这次风波中,她失去的唯一相依为命的母亲,遭受到了最冰冷的校园暴力,而最严重的是她内心的伤痛为她留下的严重后遗症:她不再笑,不再相信爱了。
记得上小学时看《还珠格格》,记忆犹新的是晴格格说的一句话:只有人心,一旦受伤好难恢复!
或许,故事中的韩晓婷便是这样,赤裸裸的身体暴力被校长老师只当作是小孩子打闹的闹剧,在经历过惨痛的身心打击后,她彻底失望,内心变得异常扭曲,报复心理严重,自此,她的人生便蒙上了一层灰,不再有任何色彩。
02
职场暴力
时间的指针指向了十年后。曾经的高中生们,如今已经是需要驻扎职场的社会主力军。刘涛在亲戚的引荐下,进入了一家即将上市的广告公司,更让她欣喜若狂的是公司承诺为其解决北京户口,同时她也将由大领导亲自重点培养。
恍恍惚惚中,刘涛如同捡到金元宝一般狂喜不已,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位承诺要对其重点培养的大领导,就是她高中时与富二代双胞胎集体施暴的受害者韩晓婷。
命运似乎总是爱和人开玩笑,兜兜转转后,原本已经毫无联系的两个人,如今再一次被迫交集到一起。韩晓婷对刘涛的报复,也就从这一天开始了。
工作上,韩晓婷吹毛求疵,对刘涛提出各种刁钻的要求,导致所有同事集体疏离刘涛,刘涛第一次感知到,原来被众人摒弃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情感上,韩晓婷对刘涛的现任男友王橙宇施以诱惑(美色与事业双重的);而后韩晓婷更是高调聘用王橙宇,与之合理打击刘涛。
刘涛在经历6个月的职场暴力下,终于不堪重负提出辞职,然而面对韩晓婷的强硬否决,她无从逃脱。终于,在对外项目的一个行业前辈的帮助下,刘涛终于解除了和韩晓婷公司的一切关系,也最终结束了她长达半年的悲催职场经历。
或许很多人会问:为什么韩晓婷要始终揪着刘涛不放?为什么不能看开一些?宽容一些?其实,韩晓婷对刘涛的报复心理是复杂的。这不单纯是母亲的去世、儿时身体的伤痛,更多的是心灵债务。
那场校园暴力,带给韩晓婷的最大伤害是精神伤害。毕竟是刘涛给了韩晓婷一个悲观的世界,造就了她的心灵疮疤。但是,在所有人(富二代双胞胎、社会混混们)都收到法律严惩的当年,刘涛这个暴力导火索却可以独善其身。所以,韩晓婷今日的冷淡、漠然、扭曲都是刘涛导致的。
如同曾经看到过一篇微博说得好:小时候被刻下的疤,长大了才知道有多丑!韩晓婷幼小的内心被刘涛等人刻下的疤痕,也造就了她长大后的性格极端。或许她本人也知道这样不对,但从她的内心深处已经把这归因到刘涛的身上,而所有的一切必须由刘涛买单!
03
网络暴力
时光穿梭到50年后,韩晓婷的公司在上市后稳步发展,她也因此收获了事业和财富;刘涛因为多年前成功举办了酒吧主题的策划项目,而后成为一名专职的网红咨询师,每个人都在遵循着自己的轨道生活着,没有任何交集,彼此相安无事。然而,平静突然之间被一场网络暴力打破了。
作家张锋离奇死亡,唯一的线索是他曾经在社交网站上被人口诛笔伐,网络上,他的名字更是被贴上去死的标签。随后陆陆续续出现离奇死亡案:张蕾、韩晓婷等人相继离世,而每一个受害者都曾经被贴上去死的标签。
警方找到了作案规律:只要有足够多的人想要一个人死,凶手就会去杀人。而当警方抽丝剥茧,锁定目标后,他突然改变了游戏规则:不仅得票最多的人会死,参与投票的成千上万的人也成了凶手的目标。自此,凶案变成了一场灾难。
每一个曾经参与投票的人:教师、医生、学生甚至警务人员,无一例外地开始自我谴责:"我当初投这个干嘛啊?""哎呀,我当时怎么会说那些话呀?"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已经出口的语言暴力、网络上的人身攻击、键盘侠的每一次胜利,在这场濒临人类灭绝的灾难中,已经收不回来了,凶手要让每一个参与者用生命为自己的简单粗暴来买单!
小说的尾声,警方终于找到了凶手:王橙宇。原来他自打被韩晓婷利用完又被她扫地出门后,愤恨和报复就充斥着他的内心。几十年来,他潜心钻研网络技术领域,最终酿造了这场灾难。但值得庆幸的是,警方派出的谈判人员,终于在与王橙宇的交流中,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让他得以放弃这场毁灭性的报复游戏,世界又恢复了和平。
这一段,被很多网友扒出来,说很像是电影《黑镜》中的桥段,而我读过这一部分,更直观联想到的却是一本书:《乌合之众》。作者古斯塔夫在这本书中,深刻地揭露了群体赋予个体的力量,而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善推理且急于行动,因此,铺天盖地的语言暴力在网络上遍地开花,舆论会致死一个人便不足为奇了。
END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暴力就是因为被倾听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然而这些都需要耐心和爱。但是,或许正因为耐心与爱需要我们调节好自身情绪,同时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太过麻烦,因此人们宁愿选择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暴力,解决所有的一切。
在这个饿了有外卖、出门有滴滴的速食主义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快捷、迅速地处理所有事物,但人与人的关系、情感的交融却不能如此急乱,因为暴力下的解决,只是在对方心中埋下了一颗愤恨的火种,而这将在不远的将来以另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式回报给你。你以为解决的,恰恰是酿造了更致命的灾难!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少一分急迫、多一分踏实;少一分暴力、多一分宽容。就像那句歌词唱道:慢慢来,或许会比较快!希望所有人在宣泄完自己的恨之后,能够慢慢找回心中久违的那份爱与宽容!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