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被学生问有关三国的问题给问倒了,我又重新找出尘土满面的《三国演义》,打算好好看一遍。有句话说男不读水浒,女不看红楼,其实《三国演义》我作为女性也并不是很喜欢。读过一回,读过的这一回也是奔着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名头去的。然后先生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时跟着断断续续看过,大致理清人物关系。而《红楼梦》不记得看过多少回了,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那些细节都能如数家珍。
某次跟一个男同事争论这两本书哪本书好看。男同事不屑地说,《红楼梦》有什么好看的,一群娘们加个娘娘腔的贾宝玉,我从来不看。没看过,他竟然还这么振振有词地掌控发言权?而我说《三国演义》有什么好看的,一帮大老粗杀来杀去,灰头土脸的。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可见性别、出发点、兴趣爱好等等都能影响看书的类目。
好多家长问我,他家孩子这个年龄段适合看什么书,有没有推荐的?这问题真的难为我了,别说我不知道如今流行什么儿童读物,就算门清,我也不知道他家孩子喜好什么书。杨红樱、郑渊洁、曹文轩、沈石溪……这些我都只是听说,家里没有适龄儿童,我也没那胃口看儿童读物,没有亲历就没有发言权。而我熟知的书似乎也不大适合年龄偏小的孩子。可是话不能直接说出口,还得委婉地跟家长探讨孩子平时喜欢看什么,书有没有营养。重要的是营养,说白了就是那书最好是一剂良药,看完书,他家孩子的作文水平蹭蹭直长。当然如今的父母都是文化人,都懂得累积的重要性,但明白归明白,不影响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
我一朋友曾经也问过我有没有好书推荐一下,然后我特意把好书找出来,当然是我认为好看的书,好到就像“给记耳光”都不肯放下的美食。我把这样的美食端给她,过几天她反馈过来说,一点都不好看。心碎一地。我也曾问人要过书看。我一同学钟爱史书类,然后把各类我味同嚼蜡的史书推荐给我,我一个头变两个大,五千字的《道德经》我看了五六年没看完,而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一两百万字,只一个星期就看完了。不过瘾,完了后又看了一遍。
那些历史淘洗后留下来的金子,无需选择,都值得一观,但值得归值得,是不是适合胃口另说。与其求人推荐,不如自己沙里淘金找自己喜欢的。或许在你看来是沙子,那也可以拿来欣赏一下,说不定,沙子经过岁月的炼融也慢慢淘出了金。就像在别人那闪耀的《三国演义》,青年时慕名看过,不甚了了,如今再看,忽然觉得也不那么硌脚。
可见万事求人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