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金句】
我走的很慢,但从不后退
星期: 1. 天气: 雨
起床: 6:50。 就寝:01:30
情绪: 晴天
情绪是基础,一旦情绪失控,就会掉头向下,而优秀的人,都不会败给情绪
清晨自问 (此部分不需要写,心中自问即可)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终极人生目标是什么?
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今天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
我今天要学哪些新知识?
我今天要有怎样的心情?
我今天怎样比昨天做的更好?
早安!
A、叫我起床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108天目标及关键点
改进版108规划
本月重要成果/*月份
成果1 重新审视自己,清楚自己的定位,做出合理的年度目标
成果2 为自己的规划做可行性管理,从思维和情绪系统上提升自己
成果2 实习
B、今日三只青蛙/番茄钟
青蛙1:流利说30分钟
青蛙2:实践课程所学
青蛙3:声音一课 练习声音
青蛙4:周记晚餐
附录:时间表(改进版)
C,成长收获的事
1、流利说
2、继续重温了108课程的课表,筛选出感觉对自己最触动的几节课,希望在接下的80天,重点突击
3、今天看了几篇文章,思考良多,感悟之一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珍视美好。但自己并不是乐天派,想着,可以调整自己的状态,做个正视现实的人
D、今日管理检视
一、四大账户
这是自己剖析的,自己比较看重的几个方面。分析如下
1、情感账户
记录的是,自己一天与人的交往,付出的关爱和热情,与自己收到的关爱与热心,这也是自己很看重的模块,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温暖的相待,最值得被留在记忆中
2、财务账户
今天的收支如下:
公交:5
早餐:2.5
零食 23
总支出:30.5
3、健康账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4、成长账户
这个账户是记录自己学习与成长的,今天的成长点,是探索
E、时间管理检视
多完成事项
未完成事项
原因
时间管理思考
时间追溯~
自我剖析:
1、今天早上,早起了十分钟,终于成功坐上了公交车
2、傍晚回程通勤时间依旧很长,花费一个半小时回到家。
F、温情港
一、今天早上到办公室,几位姐姐知道我明天离职,热情地要明天请我吃顿饭,还送给了我离别小礼物。
信贷部的姐姐送我一只吹风机,财务卢姐送了MAC口红,哎,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老实说,有些被宠的惶恐啊!
二,离开的道别
G、开卷有益-学习/读书/听书
1、学习声音课
继续针对课程内容,专门挑出来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练习
2.阅读报纸
H、健康与饮食
今日步数:6000+
今日锻炼:练习站姿10分钟
今日餐饮:
早餐:两个包子
午餐:工作餐
晚餐:家中小烧
I、好习惯打卡 连续坚持天数/已坚持天数 108天重新计数
早起. 0/22/108
早睡 0/5/108
健康饮食 0/21/108
阅读写作 27/28/108
运动拉伸 0/23/108
记账打卡 28/28/108
反思总结 28/28/108
英语学习 28/28/108
J、目标督促OKR
人生愿景:深耕某域,好好做人.一是要有高尚品格;二是要精通某一领域;三是要力图有所贡献。
三年规划:1.专业能力 读研实习
2.实用英语能力
3.沟通链接能力
K、思考下本周重要目标与安排
一周目标
L、分享——关于过年
春节,回家团聚的佳节,家中人总在等着我们
《记得有人在等你》(节选)
过年回家对中国人来说,其实不只是亲情之爱这么简单。在这个民族众多的文化仪式中,这个记忆大概保存得最为强劲了。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它早已内化为人们的情感密码,即使不明白,也会成为一种惯性行为。现在多把过年看作一种民俗,流传的也是一些民间传说。其实在古代,它首先是一种神圣而庄严的宗教礼仪。
费孝通有过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他说“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个人就是那块石头,而家、国、天下就像一圈圈波纹,人伦可以说是中国人思考一切的起点。这种对血缘的回溯而引发的情感,是天然而真实的。因为没有一个外在的神,在中国人观念中,必然只有家才能成为一切价值的源头。家族中既有宗庙祠堂,也有祖先的墓地,这些都代表着来自天地和远古的一种生生不息的神圣力量……所以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过年回家绝非看看父母那么简单,它既表达了对祖先和天地神圣力量一种敬畏和信仰,也包含着对个人生命价值的重新沉思和认定。
虽然很多传统仪式被人们忘记了,但“过年回家”作为一个强劲的文化密码却被保存下来。人们在这天也许少了一些敬神追远的念头,但歇息身心抚慰灵肉的渴望却仍然存在。这就是年年春运大军的动力,无论多么艰难,也要回家。其实,大家想回的不只是那个儿时的家,内心更渴望回到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乡。这种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渐至邻里、亲人、朋友、乡里、社区,然后是整个国家和天下。这才是中国人“过年回家”背后的真正文化意味。我想,我们对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多一些了解,对过年回家的思考和感受也会多一些。在今天,它仍是一种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