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缺高蹈的理想,不缺激动的热情,不缺成功的渴望。
简书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追求梦想,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更好的生活,渴望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渴望在简书找到人生发展的方向。更直接地说,渴望一夜成名天下知!
这里像是一个快餐馆,每个人饕餮着作者们端上来的各种精神快餐——职场秘籍、写作秘诀、成长秘方……
一篇又一篇,每天首页不断更新着花色频出的文章。各种标题花枝招展,只求博君点击。各种写作培训班、阅读训练营次第开张,大家伙儿热热闹闹的评论、点赞、赶场。
然而,这并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简书上的年轻人们,聚集在这虚幻的架空的理想主义社群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定见,很容易被带入坑中,这个坑就是被那些知识IP收割智商税。
不是所有人都能靠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说,绝大多数人都无法仅仅靠写作改变命运。
但简书常常能够给人这种幻觉,包括我。直到今天我看到的范雨素的文字,才醒悟,自己在错误的路上走得有点远。
范雨素是一个在北京打工的普通农村妇女,她的一篇《我是范雨素》刷爆各大媒体,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人物。
今天的《人民日报》评论,有一句我觉得非常好——
这些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在以语言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之时,也给予扁平化的时代以深度。
在她的文字中,有点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意思,幽默与冷静地叙述剖开那些极其真实的社会。她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学过写作方法,甚至没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她所有的稿件都是用笔在泛黄的稿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利用打工之余写下来的。
但是,她的文字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张牙舞爪的力量,而是——平静。是的,平静的力量,静水流深。这是任何写作技巧培训班都没办法给你的,那种生活的历练,经历后的坦然,看了能让浮躁的心静下来。
最近很多人都在谈阶层固化问题。范雨素不是没有渴望过轰轰烈烈的人生,20岁就从农村到北京闯荡。可是,一个没有学历的农村女孩又能在这里做些什么呢?做着最底层的服务员工作,嫁了个酗酒家暴的老公,离婚后独自抚养两个女儿。
范雨素的命运是千千万万打工者的缩影。幸运的是她有个当村妇女主任的母亲,小时候读了很多书,她能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经历,写下自己的心声。她的物质生活也许贫乏,但是精神世界却无比丰盈。她会去旧书市场给女儿买上千斤的旧书,她的女儿真幸运。
言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文字,这是无法掩饰的。
范雨素不知道文字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文章爆红后,媒体采访她,她说:“我对文字没有自信,我也没想过靠文字改变生活,我也习惯了靠苦力谋生了,而且我对劳动并不惧怕。”
当文字变成生命的一种需要,而不是成功的一块跳板时,文字的力量才能真正浮现。
在这个急功近利、出名要趁早的年代,如果连写作者都已经无法按捺对成功的渴望,那么,还能指望有什么好的作品传世呢?
当文案技巧、写作模式变成获取注意力的利器,当一篇篇充斥戾气的文字刷爆网络,引发一轮又一轮的点击和议论,实际上我们的心态也被冲击着、影响着,直至失衡。我毫不否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也是这样被IP、成长、变现、流量这些词绕得头晕脑胀,静不下来思考文字的意义。
写作的初心一旦丢失,想要安静写作也变成一种奢望。
简书最近新的slogan“创作你的创作”,我想是否就是针对现在简书上太多迎合受众、同质化的文字而说的呢?速成文学、成功技巧、情感宣泄,短时间内会让简书获得大量的流量,但是,从长时间段来看,具有独特性、有品格、有质量的文字,才能让简书走得更远。
我想,简叔应该把范雨素请过来,在这里记录她的生活,写下她的生命体验。我说简书需要范雨素,其实想说的是,如果把“范雨素”看成一种文字独特性的符号,这种文字的真实质感和独特的体验性,以及不同社会层次直接交流的可能性,是简书所缺少的。
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用文字打开看世界的窗口,我们需要更多那些质朴无华、直触社会底层真相的文字,那样我们才不至于因为读了几本书、写了几篇文章而变得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