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经典 传承文化
亲子共读《论语》107/366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张问成为善人的途径,孔子说:“不踩着前人的脚印,做学问也到不了家。”
孔子弟子求学,譬如入门、上阶、登堂、入室,由浅入深,程度不等。入室最难,所以要达到善人的境界,必须沿着前人的脚印走,不然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孔子的学问和道德修养,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取得的,他深信要跟着圣人的脚步走,方能升堂入室,强调将圣贤之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关于这句话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子张问怎样才是善人,这里的善人指的是乐于做善事的人。孔子的答复“不践迹,亦不入于室。”照字面上解释,不踏一丝痕迹,也不进入房门,走进屋内。
“不践迹”,就是说做一件好事,不必要看出来是善行。就是说有心去故意做好事,希望成为别人崇敬的榜样,这样就有问题。“亦不入于室”,意思是不要为了做好人好事,用这种“善”的观念把自己捆起来。
论语里的汉字【迹】,左边是一个“行”,右边是一个“朿”,“戳”的意思,加在一起表示行走时戳在地上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