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程的最后,我们终于跟随司机回到了他的老家——大理。
在云南行程北线,都是这位白族的小伙儿一路陪伴着我们。他皮肤黝黑,性格内敛,温吞不善言辞,我以为白族小伙儿都是这种风格,直到抵达大理后他的一位同学帮忙开了一段车,我们才发现,白族照样也有说话清脆,性格奔放的男孩。
一路陪伴我们的新车小白
可在大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白族人的个性,而是白族人的手艺。
小时候爸爸出差去云南,带回了很多云南特色的手工艺品,这其中就有扎染的围巾跟裙子。那时的我并不了解这手艺的制作过程,也不清楚这到底属于哪个民族的特色,直到来到大理,看到很多扎染小店,详细了解之下,发现扎染历史悠久,而大理白族的扎染是其中极富盛名又极有特色的技艺分支,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扎染用板蓝根做染料,因为纯植物性和其所具有的药性,不但对身体无刺激,反而还有消炎清凉的效果。相比工业染料也更耐用、不易掉色。
我们惯常见到的白族扎染都是蓝底白花纹的,这大概和大理的地方特色有关,大理最有名的就是苍山洱海,黛色山峦即是蓝,银波闪烁即为白。更何况白族人本就喜欢白色,服饰也以白色为主。
我发现他们扎染的图纹很喜欢用蝴蝶元素,蝴蝶在白族人心目中是美好与爱情的代名词,制作扎染最有名的周城就离蝴蝶泉一里之遥。
扎染出来的土布可被制成桌布、窗帘、围巾、衣服、背包。但因为扎染花纹的繁复规整,四方或正圆形展陈开来才更能展示它的美。所以我在大理古城看到扎染小店的侧墙都被大量大面积的桌布覆盖加以展示,很是壮观。
可古城中,这种传统工艺品店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大量阔气的门头不是餐饮店就是全国哪里都一样的服装专卖店,真正手工艺品的店面门脸都不足半米,要穿过狭小的过道才能进入一间黑暗阴冷的房间,除了在门外侧墙展示的桌布或围巾,室内的展示空间因为太小只能摞在一起,几摞加一起垒了一人高。这让手工艺品的价值缩水严重,我都没办法仔仔细细欣赏它的花纹。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一家苗族刺绣店里,也要通过细窄的过道,不同的是过道里挂满了刺绣画,吊棚有明黄色的光打在它们之上,俨然一个胡同画展。
进入房间,墙上有刺绣的衣服和包,正对面的玻璃柜台里放着纯银饰品。有一柜戒指非常有特色,指环和戒托都是纯银打造,台面则是手工刺绣的花纹。菱形的台面被绣以大朵的粉红花卉,非常抢眼。
这家因为没拍照,找了张淘宝图给你们看下
苗绣图案毫不掩饰它的张扬,奋力地表达着美,让人动容。
在大理,还有一种美让我忍不住仔细端详,就是大理民居墙上的画。
司机带我们穿越村落,想抄近路去洱海边,这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到了大理的民居。
这里的民居白墙黛瓦和徽派建筑类似,不过随着车子在村子里慢行,我发现每家墙上都有的彩绘画是他们与徽派建筑的显著差异。
而刚巧,我们经过的一户人家门口正站着一位大爷在亲自手绘院门两侧的墙面。司机说,家家的墙面都是自己手绘的,实在不会,就请专人来画。
没拍到画画的大爷
但找到一张和当时场景一样的网图
如果是这样,也太心灵手巧了吧,我不禁望着这些房屋感叹起来。
回来后查资料才发现,白族民居彩绘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最初仅在王宫和寺庙建筑上作画装饰,到后来广泛应用在平常百姓家。
如今,每一户白族人家都拥有自己独特个性的门面,或驱灾辟邪、祈求平安的吉祥图案,或展示家风家教的主题水墨,雕画结合,线条飞扬,真的是不进院门就能够领略到每家的家世风格。这种用绘画和文字彰显家族个性的做法,真的太酷了。
车经过一家开着门的院子,让我得以见到白族院落内部的样貌。映入眼帘的都是大片大片紫红色的三角梅,要不是看地图明确这里只是普普通通的村子,我真的要以为自己路过的是什么王府了。大院子干干净净,外加打理整齐的大团花簇真让人不敢相信这只是平凡的村民家。
司机说,这里每家都种花,三角梅花期长,花开得盛,几乎家家都有。
我突然觉得上天真是最灵魂的画手,给蓝天白云下的大理描以白墙黑瓦的水墨轮廓,又点缀以紫红的花团,墨彩协调,一切都是刚刚好。
村落中心是一所小学,下午四点五十,孩子们放学有一会儿了,校门口学生已不多。
我抬头发现学校门头上写着“大理镇才村完小”,这是小学我看得出,可这“完小”是什么意思?我的疑惑让司机也很困惑,因为他们一直这样叫,没觉得有什么异常。
我查了下手机,发现很多偏远地区人口数量少,学生撑不起六个年级或五个年级,所以可能只有1、3、5三个年级,而拥有完整六个年级或五个年级的小学才可以称之为完小。
我想,如果没有车子行驶进村落,一直住在人口密集城市里的我不知何时能了解到有些地区是没有完整小学的。
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让我内心无比激动,因为,那与我日夜生活的空间有着千差万别。走出去,就会不断发现与验证,而越是不断发现未知,就越有行走的力量。
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是何等的渺小与卑微,越行走,显得自己越渺小,越求知,越发现自己懂的太少,可我仍然愿意继续我的脚步。
希望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