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
在读原著的时候,看到后半部分,泪雨滂沱。
心痛得希望她立时死掉。只有死,才是彻底的解脱。
实在不忍她再承受这世间的一丝苦。身体与心上。
可惜她是神之身……“死”,成了一种奢望。
一、
自从在新浪上加了V,就再没回简书上码字。一是这段时间实在忙,二是不知该写什么。
写作,总归是有感而发的事情。
可是偶尔刷个微博,看到头像右下角那个黄色的V,就冷笑着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否显得太功利。
忙完一件,再忙一件。偷得浮生半日闲,会想起简书,想起码字,想起那个出书的梦。
“作家”是个太渺远的称号。只是很想出那么几本书。小说,散文集抑或游记类,都好。
这些日子还痴痴地想着,要成立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可是工作室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
这却没有想好……【汗
二、
有句话说,人不可能永远是个孩子。意思是总有经历些什么而长大成熟的时候。
以前对这话没什么认知,而且觉得自己一直在成长成熟。
直到高中。三年惨痛经历之后,大概参悟了什么是成熟。
也懂了以前的自己多么懵懂naive。
不仅是后来。即便如那个毕业的六月里,回报给高中的,也只是一笑。
九死一中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只由于这样痛彻心扉的摔打,换来了珍贵的开悟。
“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红灯记李玉和
四年爽酷的大学生活后,迎来了前途未卜的研究生生活。
入学前就已想好,这三年里不参与学校的任何活动,绝不要像大学里那样为学校的事无尽奔忙。
那时一想到这即将开始的三年,自动脑补出的是《笑傲江湖》主题曲中“英雄肝胆两相照,江湖儿女日渐少”的段落。
只是直观地觉得,终己一生,可能只有这最后三年的“简单”了。
上半年还好。下半年便波澜陡兴。
不过是因为一个“选导师”。
如今早已不愿再谈起那诸多细节,无用,无谓,无必要。只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多了一条:其实在上半学期那四个月中,是自己亲手给自己掘了一个坑。
没有什么是偶然,只是当初不善于发现,忽略了那个弱小的萌芽。
对自己开始产生怀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何直到今时今日,面对这四个人,还仅仅停留在“哪个都行”上。
好痛恨自己的“哪个都行”。都行的原因,无非是哪个都不喜欢。
在“众人”面前,又选择不解释。只因为觉得问心无愧,觉得毫无必要,觉得无论如何结果都不会变,觉得真相并不美好,那些劳斯们脸上怕是会不好看。
也深知性格如此,非黑即白,说是放下,就死生不复往来了。所以愿意留一线。
但终究还是心有怨恨。只把扣扣的签名改成了“世上善恶谁能断”。不毕业,不会改。
怨恨是个可怕的怪物。是心魔,是摄魂怪。
两年时光,也许该有一些机会,或说个别,是属于自己的吧。因何半个机会都没有呢。
最后只是难过地认为,劳斯们不想把那些参加什么XS会议的机会给自己。即使是鼓起勇气腆着脸给其中某个发邮件,意在聊天、求教,以及希望能得到一些KB上的指点。但最后的回复中,还记得的,只是她提供了一个前前师姐升学成功的好消息,说意在给我一点正能量。
喝喝。
世上有种无可奈何,是你把心掏出来,欢乐的悲伤的,倾诉给ta,ta微笑着说:哦。其实这都没啥啦。祝你好运喔。
是谁发明出这种毫无营养的废话。终究只令人寒心。
给自己想了许多理由:你没有学术能力,你缺乏研究能力,你不具备继续升学的能力。
但终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开解的理由罢。
自觉这种怨恨是不能积累的,防线越筑越长,坝身越垒越高,这实是在给怨恨提供增加的机会。
“宜疏不宜堵”的道理,小时候就明白。现在也懂,可终过不好这日子。
没有机会还不可怕,可怕的是,是没人告诉你哪儿不行,该怎么做。仅仅是看着你,微笑着用实际行动还不是语言来告诉你,你不行。
真像无声的折辱。
这也是怨恨之所在。
本来也知道自己不行,知道自己差了许多。你可以告诉我哪儿不行,我改,可以教给我,我学。我很笨,学得慢,可能终也达不到你们的要求,可只要学了,学会了,还能有些进步的。不是么?总比一无所得要好太多太多啊。
空为“老师”,空称“导师”。最后只是一句:(毕业论文)这可能是你们第一次写真真正正的论文。听到这儿,笑Cry了。三载光阴,求学路遥,毕业时才开始真正写所谓的“论文”,难道还好意思坦坦荡荡地说出来?
这错,究竟在谁。
到底是谁耽误了谁。
想有个“师父”,是许多年来深藏在心底的梦想,从前并未发觉。只在06年《大长今》上映时,看到长今和韩尚宫,心中隐然有感。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有这个愿望。
记得那时还傻不啦叽地写进了日记。
当时细数一番,发现能勉强称之为这样的师友的,大概只有姥爷。京剧的启蒙者。
只可惜姥爷去世得太早。那年我才11岁,还不及发现元神(够。
之后依旧学海辗转。直到如今。这个愿望和那个“六人行”,大概就要成为自己毕生追求而不得的梦想了。
在还没有“导师”的时候,曾有过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似乎觉得这应是人生中另一位非常非常重要的人,也许一生都会常有联系,ta与人授业传道解惑关怀,回馈之以敬重勤学。亦师亦友不敢想,但也是愿望。
无数个事实都告诉过我们,事情发生之前,不要报以多么大的幻想。尤其是美好向的。
甜,大概永远是玛丽苏中虐的铺垫,以及虐之后的用来抚慰读者的结局。
在那些美好的人生愿望苦苦追求而不得的时候,总会无奈地告诉自己:从性格和命理上来看,能跟自己称之为“知己”“知音”的,两人的关系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就自己的性格而言,即使有了咋咋出众的老师,或者师父,最终也会因自己太敏感、想得太多以不欢而散告终。任何开始都有结局,不想收获失望就不要种植希望,甚至不要有“开始”。想想自己多么害怕“大结局”,比如到现在都不会去看武林外传的最后一集。
这真是令人败兴但又无可奈何的事。
三、
在看《花千骨》电视剧的时候,总会在潜意识里有很多无良的联想。或者说无良的代入。
尤其是那样一些台词,比如白子画说只收一个弟子,比如霓漫天恶狠狠地对花千骨说:”你明知道我是那么想成为尊上的弟子!!”
看的时候,总让人有一瞬间的晃神,联想起那些不愿提起也不必提起的人和事。
很讨厌这种潜意识。【感觉自己说这话,很容易让别人觉得“好特么玛丽苏啊”】
【确实,自己说的很多真话,别人看起来可能觉得好玛丽苏、好装逼。一个资深腐女and非玛丽苏基友这样跟自己说。】【卧槽更苏了】【。】
之所以无比讨厌这种潜意识,是因为早在电视剧开播前,就被霍建华的素袂仙姿所俘获,路转粉,and画骨是一对抵死爱恨的情侣。无良的代入,会彻底毁掉看剧时入戏的快感。
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又经历了昨夜兴起、下载了原著电子书并倾尽一夜看完整部及番外的事情,终于彻底击败了无良的代入感。【maybe】
看剧以及看书的前半部分时,一直想在胖友圈发个图,并配之以“我好想有个师父。讲真”。
但随着看书的深入,越来越怀疑,动摇。
于爱情一事,自己算是有些个经历。也或许是上一段感情结束时,感到身心无比解放舒适,之后再看到街上&书中种种情侣的爱恨纠葛,眼前就浮现出一张情网,别人眼中的爱恨缠绵,在自己这儿却是痴男怨女在情网中苦苦挣扎,但抵死挣扎却又不愿跳出,跳出来的又还要跳回去,反反复复永世轮回。自己站在岸上,有种大病初愈,只想了望而不愿再入的下意识。
当和胖友说起这种感觉时,她咋舌:你这是要出家了的节奏。
当和爹妈说起这种感觉时,他们眼中流露出害怕自己不婚了的担心。尽管时至今日在此事上从未催过我一次。
但其实明白,现在自己说得好听,爱情真来了,任谁也挡不住。纵是情网,估计自己也会跳。
所以那次看完繁星的《浮生六记》,在微博剧照前的文字里配了“你纵知情网密结依然痴心下跃,自此红尘翻滚,恩怨痴缠,死生不休。”
言远了。读《花千骨》原著时,看那些苦恋的桥段,并未替骨头不值【爱没有太多值与不值,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点厌恶白子画,厌恶他为了所谓的“天下苍生”“六界众生”而一次次用他的方式“爱”骨头。想起早年看金庸,爱极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自然也最爱靖蓉。只可惜时移世易,当年那种情怀慢慢蜷缩为狭隘的一团,苍生天下,浮世为欢,谁又说的清什么是值,什么是不值。什么是伟大高尚,什么是自私凉薄。
最后,虽然死,她依然爱他;尽管悔,她还是爱他。一个爱字锁住她短短一生。
看到此,真觉得小骨爱得太痴,何必如此。不免长叹。
但幸好,作者网开一面,给了我们一个团圆的结局。他生不如死,她涅槃重生。她的宽仁放下给了他一条生路,也给了读者一个宽恕的理由。由此才开始真正正视白子画,从对他“厌恶”的孽海中生还,消解了怀疑与动摇,以一种近似于重生的态度来适宜地喜欢着这个人物。
纵观整部书,人名地名大多杀马特洗剪吹,玛丽苏本质更不必说,但依然喜欢,喜欢到可以买来原著、电视剧周边,收集相关的一切。就如同当年喜欢上武林外传一样。
在严冬中,给予自己陪伴与启发的,大多不是高大严肃的作品,就是这些“傻白甜”,可以让人放纵地欢笑,陡然警醒,给了心一片暖阳。“我为的是我的心”,初高中时,很爱红楼里的这句。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句荆棘鸟中的话,在高中时曾一直写在笔记本的扉页,如今读花千骨,从结局中又仿佛看到了这句。
也因此,小骨最终的笑,来得那样恬淡、无挂碍而恒久。厚重而价值无量。
也终于看到了一个比“死”更好的结局。
读到书中东方对小骨说:“答应我小骨,以后无论如何,都要像现在这样,心头不要有仇恨,不要恨你师父,也不要恨这个世界恨任何人。不是要你逆来顺受,默默忍受伤痛和委屈。只是仇恨会让一个人更加可怜可悲,你明白么?”
南无月对白子画说:“……(花花姐姐)叫我千万不要恨,心里有了恨,就会成魔。”
很巧,读原著这天的下午,刚刚在火车上经历过回想那所谓“选导师”的往昔,万般怨恨涌在心还想问苍天(笑Cry)的事情。也就是陷入怨恨的歧途后不久,幸运地读到了这句话,陡然照见此身之可悲。
还记得高中时在周记里写了当时的种种坎坷,寻求解脱,说想心如空谷幽兰,但也明白一切把持皆是虚妄,还是想能无需把持抑制,超越看淡而能看空。周记发下来时,语文老师大概也知许多事没法开解,就很努力地写了一些温暖人心的话。
人生即是修行。有时想想,如果心魔那么容易就清除了,那还要这百十年的红尘翻滚做什么。
所以也就安然接受了心魔需要靠意念控制的事实。
还好,如今心魔似有放纵之意的时候,读到东方的那段话,遇到这般提点。
如佛光普照,万法归一,心下一片澄明安宁。
四、
记得自己曾不止一次地说,或在胖友圈里写,自己对现在的这些“眼前人”是多么厌弃。
“最厌弃不过人生不复见。”反反复复,不知说了多少回。
算是泄恨,算是了却。
前日里迎来了一学期的最后一节课,还提前一天去学校,提前一年退了宿。
因之后一年已无课,因本就几乎没在学校里住过几天。
手续办到最后,路过校园里那湖泊,莲开满池。只可惜没有机会走近去看一看。
与人发微信,说到“咱们宿舍”四字时,竟有一丝怀念,并非怀念某人某地,只是这样的说辞,不知今生还是否有机会再言。其实,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继续升学深造的机会。
一种生活终告一段落。
不留恋,也无期许。只是对一段尘缘将近的感喟吧。
终归还有有缘,无论良缘还是孽缘。
回家的城际上,看着车外发呆,回想这两天来的经历,觉得曾经那样强烈的厌弃,多么的孩子气。
万物间皆有因缘,聚散离合并非偶然,过分的留恋与厌弃都于己无益。
其实要宽谅的,能宽谅的,只有自己。
有些密密实实必须亲自走过的路,终究无法寻来替身。宽谅自己,何尝不是一种美德。
如今所痴所困,不过一场凡尘。
学着看懂自己,活得干脆利落一点,多好。愿隐去便放空心念,若行世则学技傍身。
不必痴困于此时此身的境遇,无论好与坏。一切无非是自己当初或者如今做出选择后的结果。
选择便是际遇。
骄矜与怨怼,都只能是自己阻碍了自己的修行。
人世一番。认清自己最难,温和敦厚易失。
其实,终了无需多言,所欠惟有一笑。
简书期待你的加入:加入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