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收拾桌子和笔记。翻着翻着,又看到了我在张文质老师为我们培训时记下的笔记。
好的东西值得反复感受,我相信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看着这些文字,培训时的情景又仿佛再现。细细品味其中,我好像又有了新的感悟。
笔记里记录了一张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的PPT。
PPT的主题是写作的起点,这张PPT告诉我们,要以自己的生命生活为起点,从口头表达开始,尤其是要说我们眼睛看到的,说我们心灵感受到的,说我们大脑联想到的。
并且,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三个例子。李老师的独白式的作文告诉了我们所谓的大白话也是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和生命的哲理的。我们不用恐惧于自己的文章写作技巧不高,只要表达出来,就迈出了第一步。
笔记里还记录了张老师的一篇文章,出走的灵魂。
这是以他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为例子的。其实,正如张老师所说,不管是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还是在写作的时候,我们要以心灵为媒介去沟通,才能够真正的表达出来。
我们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善美传达出来,传递给学生,传递给他人。
翻到下一页,是一张关于数学老师德思维导图。
这是陈老师让我们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去讨论数学老师的形象。并且为我们归纳出了数学老师在文字方面的一些优势,比如说逻辑性强,比如说语言风趣,比如说文字简洁。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想其实英语老师的文字同样也具有特色和特点。比如我们的丰富情感,风趣幽默,其实只要加以利用,也一定能让我们的文字更加的生动有趣。
张文质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写作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小到一间教室,一棵树木或是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将其作为素材。只要我们不断的写,不断的练习,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生手变成熟手,从新手变成高手。
并且他还提醒我们,我们的文字不能是干枯无聊的,必须具有温情,具有感性。而且一定要强调细节。
我们要不断的讲故事,接着我们自己就会成为有故事的人。此外,不要担心自己对教育的思考不够,其实所有的思考都会变成对教育的一种思考,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掘。而且,专业方向的阅读也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
往后接着翻,有惊喜!
对于我们应该如何具体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竟然还记录下了几点建议和要求。
第一就是我们的文字一定要有一定的长度,写文章,就像搭房子,我们要有耐心,有信心,把房子搭出来,才知道搭建的好不好。
如果我们只是在心里想而不落于笔头,付诸实践,那我们的房子永远都是不成形的。
第二是我们可以大量的引用别人的观点。但这并不代表让我们去看一些二手三手的文章,去引用那些文章中已经提炼出来的名人名言。
我们要去看教育大家和一些文学作品的原著,从原著中去感受,自己去进行提炼。
第三是我们的文章要有分层,我们要知道怎么去进行起承转合。不能一篇大白话,从头写到尾,自己找不到眉目,让看的人也摸不着头脑。
看来勤于整理是很有好处的,不仅能收拾心情,还能重逢旧时光里这些珍贵的美好。今天将培训的内容整合了一遍,相信在我未来的写作中,能够一步一步将这些理念和方法融入其中,能够在写作上更好的提升。